开辟防疫“心”战场 危机疏导干预在行动
□记者 罗姝 见习记者 赖菲 章辰汶
通讯员 陈龑
面对疫情,无论是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还是普通民众,都有可能产生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如何给岩城市民带上“心理”口罩,做好心理“防疫”?20日,记者走访发现,市第三医院、政府机构、专业社工组织均通过建立干预团队、开通免费心理援助热线等方式,将心理危机疏导与干预纳入疫情防控中来。
关注疫情勿恐慌
倾听共情来助力
从1月26日起,市第三医院的心理援助热线升级为24小时在线服务,增强值班力量确保全天不漏接,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心理疏导服务,平均每天接听3至5个与疫情有关的求助电话,有产后妈妈反映最近在家天天浏览新闻,从而产生恐惧和害怕情绪,也有群众因为买不到口罩而感到恐慌。
“面对疫情,我们要正确对待,过度担心和缺乏防护意识都不可取。”市第三医院院长温耀辉说,良好情绪能保持身体免疫功能平衡,我们通过倾听释放求助者的不良情绪,通过共情来调整其心态。那么,除了拨打热线,有没有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自我调适呢?该院心理咨询师建议,市民朋友要尽可能维持原本正常的生活作息,若有一些负向情绪,建议大家把手机放一放,制订并实施一些令自己愉悦的行动清单,听听音乐、做一些运动。
隔离病毒不隔爱
亲切关怀暖人心
2月11日,一位在永定住院十几天的疑似病例突然狂躁起来,在病房大喊大叫,嚷着“头颅要炸裂啦,快放我出去!”拒绝配合治疗,试图冲出医院。
得知情况后,派驻永定区医院隔离病房的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专家陈益专、刘茂锋立马前往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采用谈话的方式疏导他,并向院方建议满足该病人更换菜谱的要求。随后,病人的情绪好转并配合治疗。
据悉,我市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先后前往新罗区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永定区医院隔离病房、市康山医院,为患者、疑似病例、医学隔离人员和一线医务工作者、管理人员,进行了紧急心理危机评估、心理疏导和干预。截至2月18日,市心理危机干预大队共对50余人进行了心理评估,一对一主动干预了10人次,为稳定患者、疑似病例、医学隔离人员情绪起到积极的作用。
“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制订工作计划,对工作有充分的心理预期。保证充分睡眠及良好饮食。”市心理危机干预大队办公室主任刘茂锋建议,如果担心家人感染,暂时不想回家,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家人保持联系,从家人的支持理解中汲取力量,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帮助病患。
给在职人员帮扶
为青少群体解惑
针对疫情防控一线工作人员高强度的工作,心理压力大的现状,新罗区依托“干部心家园”品牌,建立心理疏导“1+N”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以线上服务为主体,搭建“科普、咨询、安抚”的心理防疫机制。市职工服务中心也延续原来的心理咨询热线,解决职工的心理疏导问题。
学校受疫情影响延迟开学,学生群体开启网课学习。长期关注青少年群体的源梦社工服务中心通过公众号发布心理咨询热线,聆听青少年的困惑。“不少青少年群体反映因学习基础差跟不上网课进度等问题,我们会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忙他们制订计划。”中心负责人新梦告诉记者。针对疫情期间,长期待在同一空间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情形,他们建议家长要学会情绪管理,注重沟通技巧,多增加亲子间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