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华

有时候,认识一个人或是认识一个地方,是需要机缘的。于我这个外乡人来说,以前不知上杭有个叫溪口的地方,认识它,正是机缘巧合所成。前段时间,我随一帮文学爱好者们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小镇。镇里派干部小张充当我们的向导。

“去看老虎坑顶端的飞龙和玉女瀑布吧?”老虎坑位于溪口北部双髻山南麓悬崖峭壁下的密林深处。早年,曾因有华南虎生息出没,故得此名。车子把我们带到了老虎坑的一个入口处,一行十几人即下车步行。乖乖,才走没几步,就让人见识了它的崎岖难行。只见一条大小不到20公分的泥路像一把短而陡的泥梯子靠在上下梁之间。几个有爬山经验的文友,就地折下几根树枝,分发给大家做拐杖。当然也有人拒绝拐杖的,我便是其中一个。

小道时而陡峭,时而平坦蜿蜒。大概走了百米远,见一条大峡谷。因是旱季枯水期,水流很小,却清澈可人,让我们这些平时喝自来水的人,看了有些小激动,直呼好漂亮的水。有的地方成了浅滩。大大小小的潭随处可见,深蓝深蓝的,整个潭面平静到没有一丝皱纹,深不可测。我的脑海里突然跳出李白的诗句来:桃花潭水深千尺。我想,当年李白笔下的桃花潭水,大抵也是如此吧。这里古木参天,落叶堆积,每年夏秋两季是红菇和灵芝的生长季节。当地村民进山采摘,孤身一人是万万不能进去的,必须由老菇农领队结伴而行,否则的话,极容易走岔迷路。农人进山,是讨生活,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而我们这帮人,是去放松,去看风景,去呼吸新鲜空气,又加上仗着有向导带路,因此,一路上有说有笑,边走边捡拾树上掉落的椎子,边走边慢慢品尝这难得的鲜美野果。

人走在山中,遮阳伞也成了多余之物,阳光完全被茂密的树叶遮挡在了外面,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浓荫蔽日吧。人置身其中,仿佛这个世界突然一下子清静了下来。喧嚣,嘈杂,车来车往,拥堵皆被抛弃在了山外。人本身就是一个怪物,就拿我自己来说吧,久居城市,暗地里曾一次一次地憧憬着诗意的田园风光,与家人一起,在某个乡间住上一阵子,可一旦真到了乡村,很快就想拔腿逃去。我的一位同年曾在我的微信留言中写道:“当列车经过农村的时候,看到一片片金黄的稻田,绿油油的庄稼,耕牛在悠闲地吃着草甩着尾巴赶着牛虻的那一刻,真想做一个农民,春耕秋收,好幸福啊!而真走进了农村,生活上的诸多不便,以及走进烈日当空的田间地头,汗流浃背,原始劳作,看老农超出年龄的皱纹和厚厚的手茧,才知农民真苦,真累,收入真少。我想距离产生美吧"。同年的这番话,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一路上张先生不断地催促我们跟上,别掉队迷路。整个峡谷范围内,没有手机信号,走了约摸40分钟,我和另外4位文友,终因迷恋沿途风景和捡拾椎子,与张先生他们失联了。路越来越难走,在同行的文友詹先生力劝下,我终于不再倔强,从他手中接过“拐杖”。走着,走着,道路神秘地消失了。詹先生胸有成竹地说:“沿溪走准没错",然后指了指拐弯处的石壁说:“紧贴着石壁走进去”。在手机完全没有信号的偌大的原始森林中,于我这个没有一点走山路经验的人来说,再借我10个胆也不敢贸然前行。因此,我们干脆停下脚步拍身边的风景……

就在附近,我发现了两三道类似于人工砌的石脚。有人说,以前的人,进山劳作,山高路远,来来回回,花费时间,会在山里搭个房子,比如,看管果园。但是这个地方太窄了,这让我至今仍大惑不解。

带着几分遗憾几分困惑,我们下山了。当手机恢复了4G信号时,前面那帮到达飞龙瀑布的文友们所拍的图片,纷纷飞进了我的微信里。瀑布如一条白色的巨龙,从高耸的岩石上俯身飞下来,随后落入潭中。他们以瀑布为背景,或单人照,或集体照,骄傲地向我们展示胜利的喜悦。后来,我从他们口中得到证实,去飞龙瀑布,确实是从那个紧贴着石壁的地方进去的,这着实让我暗暗佩服詹先生丰富的爬山经验。

今年夏秋两季,久旱无雨,在如此干旱的季节,此地瀑布还如此壮观,倘若在雨季,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气势?!我很遗憾自己没能上去。我想,有瀑布的地方,一定是植被茂盛的地方,一定是生态好的地方。华南虎什么时候会回来呢?

瀑布藏于险峰处,寻找并发现它们,不是件容易的事。向导张进才先生是本地人,多年前,他曾和朋友一道上去寻找玉女瀑布。他这样描述寻找的过程:先是循溪继续往上爬,直到悬崖挡住了去路。于是,只能跋山涉水,溯溪岸前行,时而跨越缠藤,时而匍匐钻过荆棘,时而垂直往上攀爬,时而笔直往下滑行,如此行走了不知多远,前下方才出现了一水潭,它的上方四周壁立千仞,一条约五六米高的飞瀑自崖上如渴慕凡间的天女,飘然而至。如丝如粉的水雾,亳无保留地洒向我们。

果然,无限风光在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