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人闯湘西


□林永川

寒冬岁末,循例翻阅《家谱》,寻思所载:“先君映西大人,自幼克勤克俭,贸易洪江。厥后家赀颇裕,乃旋归故里,建房屋,置田产。其所以为子孙计,至深远也。”先君映西大人是我的高祖父。高祖父的堂祖父可都公,于200多年前的清康乾盛世远赴湖南洪江古商城谋生,客死他乡,葬“闽省会馆义山”。高祖父不畏艰险,于乾隆年间携其五弟(我的堂高祖父纬彰公)再赴洪江合伙经商。

话说湖南洪江古商城,正如著名文人学者沈从文先生的小说《沅水上游几个县份》所描写的:由辰溪大河上行,便到洪江,洪江是湘西中心。出口货以木材、桐油、鸦片烟为主。市区在两水汇流一个三角形地带,三面临水,通常有“小重庆”之称。清朝著名文人王炯的《滇行日记》描述:洪江是“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称为巨镇的城市。”再看《洪江古商城》一书所载:洪江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90%多的居民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淘金者、创业者,号称“五府十八帮”。清康、乾至咸、同时期,全国18个省,24个州府,80多个县纷纷来洪江设立同乡、同业会馆,有近3万的行商和坐商来洪江做生意,洪江为四方商旅汇聚之地。商人们在这里可谓日进斗金,让许多原本普普通通的商人得以致富,洪江也发展成有许多不同行业的店铺、商场。

那时,龙岩县的小小西山羊牯墩,居住着“梅亭林氏”(九牧林九房)东城支祖派珏斋公支家族,除了我的二十世高祖映西公从其十八世堂祖父可都公开始,到其携弟纬彰公闯荡湖南洪江古商城经商贸易外,还有两伙邻居宗亲相继勇闯湖南辰州府。一是十九世仰钦公、士裕公、士添公三兄弟举家携子徙居洪江邻近的沅陵县;二是廿一世德泰公率子孙三代赴洪江和近邻的会同县谋生。此外,当时还有五位零星宗亲奔赴洪江(其后,《林梅亭族谱》对这些宗亲注明:失考欠详)。

后来,我高祖父的第三个儿子旭高公与堂孙砚南公也相继赴洪江谋生。我堂曾祖父旭高公与堂祖父砚南公均殁于洪江,葬福建会馆义山。而堂高祖父纬彰公后裔仍续徙居洪江,从清嘉庆年间到现在约200年失去亲情联系。

据民国三十四年《龙岩县志》卷之十七“实业志”载:“本邑行商,几遍全国。清乾嘉以前,多向内地发展。”仅从200多年前清康、乾时期龙岩西山羊牯墩人氏闯湖南洪江古商城数例,足可见龙岩人历来的拼搏奋斗精神。

细读《洪江古商城》一书,远涉洪江有两条道可走:一条走山路,沿途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人烟稀少,盗匪出没;一条走水路,从长江入洞庭湖,经常德至沅陵、辰溪,走沅水抵洪江。我猜想,先祖可能不会走山路,因路险时长,应是经江西入赣江到长江,再经水路到达洪江。先祖们千里迢迢,长途跋涉,不畏艰苦,为生活奔波的精神让我钦佩。

据书载,到了洪江,有始建于嘉庆廿三年(1818)的福建会馆,作为同籍人的接待场所,对来洪江的乡邻亲友谋生者,尽力相互推荐、大力支持帮助找到有事做;对万一谋事不成,又缺盘缠,返乡有困难者,帮助解决路费,不致流落他乡;会馆还购有“义山”“义园”,收葬同乡之客死者,修其时祀,葺其倾堕,这就使古商城内的客地商民有了移民徙居的可靠感。先祖们团结互助、助人为乐、公益善举的精神让我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