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武平 艺文心史

——《武平古今诗词选注》序


□张弓

感谢重光教授赐读《武平古今诗词选注》文稿。这部书稿艰辛裒辑自公元10世纪武平置县至20世纪,邑内外70余位作者、500余首相关本邑的诗词作品,逐一给予详密严谨笺注。悦读之余,深感它不似寻常诗词注本,乃是一部奇书。一篇篇心血和情致凝聚的诗词跃动眼前,娓娓述说自古及今,武平先民及时贤所为所愿、所思所念、所敬所赞,恣意摅发深挚情怀,袒露真实心迹,撼人心魄、发人思绪。那是历史时期武平人鲜活的心律脉动,堪称“千年武平,艺文心史”。

诗人们珍视武平草莱开辟的传说。如宋初钱塘沈辽(1032~1085)《南岩导师赞》,200句800余字,深情讴歌释自严(934~1015)筚路蓝缕、戮力初辟的功德。宋初乾德二年(964),大师从吉州(今江西吉安)西峰寺移锡南岩,正值武平置邑前后。他“兴徒众”、布教化,助民耕稼,邑人感念他,尊称“定光古佛”。沈辽晚于自严仅百余年,对大师功德耳熟能详、深情颂赞他:

为邑民驱蛇驯虎、保牛护耕(“蛇乃蟠结”、“虎亦驯率”,“不日化成,小大悦之”)。

为田亩祈雨求雪,谷麦丰登(“时苦大旱,田亩焦渴。祈偈致雨,……倾之澍雨”;“方冬无雪,恳请来给。琼瑶交戛,年登人逸”)。

……

稍后洪州黄庭坚(1045~1105)亦有南岩《真赞》,记述大师功德:“驱使草木,教诲蛇虎。愁霖日出,枯旱下雨。无男得男,无女得女。法法如是,谁夺谁予。”(《南安岩主定应大师真赞》)显示大师武平惠民逸事广被传布。

沈辽、黄庭坚南岩《赞》,原只为如实记述。没承想依凭《赞》诗念颂,大师功德与民众感戴,得以流光千载!如果说,黄帝、螺祖教民耕织、炎帝尝百草疗疾、大禹治水等传说之于华族,属于洪荒、远古记忆;那么南岩大师驯兽浚河、祈雨求雪之于武平民众,恰似中古记忆。至于南岩师在赣粤间疏江通航、巨舸运货(“将运群物。不有巨舸,厥费屑屑。〈师〉授以偈往。洪流夜发,载浮于江……”),已属商贸盛兴时代闽粤人的近古记忆了。从洪荒、远古以迄中古、近古,这些邈远记忆,对武平人都是神圣的,这是他们灵魂根脉所系。

诗人们无不以武平山乡的自然风光为傲。著名的“武平八景”,堪称本邑胜迹的“名片”。明诗人刘焘、王銮、孙勋、邓帛、巢之梁,清诗人刘日户、甘晋锡、王廷抡、赵良生等都留诗咏赞。清初雍乾间武平城西花园村人李梦苡,“无意功名,耽情诗酒”,“纵情山水,所到题咏”,把对故国原乡、山水人文的热爱,尽情挥洒诗章中:

“半溪一角水潆回,紫竹双扉傍水开。

偶有牧人吹笛至,杳无山叟抱琴来。”(《半溪杂诗》)

“为郎濯锦换春衣,日暮持篮捣石矶。” (《平川竹枝词(二)》)

“渔郎钓罢江潭立,恰遇河农撑艇来。” (《平川竹枝词(三)》)

“溪东丹井最温和,水暖旋生滚滚波。村妇晚来呼女伴,兰汤浴罢拭红罗。”(《平川竹枝词(五)》)

山乡溪畔,暖阳向晚,牧人笛声伴和女郎捣衣声,渔郎水边垂钓,村妇温泉晚浴,一艘小船轻轻驶过。三百年前一幅山乡风情画,绘声绘影、明丽天然!

诗人们景仰英雄义士浩然正气。李梦苡《西湖岳王庙题》:“乘兴游湖地,含悲拜岳王。可怜三字狱,空博一炉香。” 这位本土诗人的挚情,飞越闽地、高翔广阔空域,捧一掬悲怆之泪,敬献英雄灵前。明末本邑高梧乡人赖菘,“明亡而隐,义不受诏,死于乡黠”,是位“义不食周粟”类义士,耿耿气节,受邑人崇敬。清初熊湘在赖菘隐居处白云山募建祠亭,累世享祀。“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白云山吊赖义士嵩》长诗为赞:“白云峰头竟长住,孤竹鲁连比高洁”,“匹夫殉国古亦有,杀人不死三章缺”,“但闻风籁响阴林,似悲故国还凄咽”。清末刘履成、民国熊炳廉、丘复、王仲等,均写下追怀赖菘诗作。

历史时期,武平人及莅武臣工,颇多酬唱往还,文脉累积丰厚,艺文掌故、家国情怀,多姿多彩。

“我脱鲸波险,君罹寇盗惊。睽离四寒暑,会遇两蓬萍。访旧半为鬼,问津多阻兵。衣冠漂荡极,风雨自鸡鸣。” (李纲《钱申伯自海陵避地临汀闻余北归相迓于武平赋诗见意(二)》)。

宋名臣李纲(1083~1140)遭贬琼州遇赦还,渡海北上至武平,喜逢南下避难故友钱申伯。酬诗半是乱世漂荡、故友多亡的感喟,半是兵革未息、天下不宁的愁绪。

明正德十二年(1517),左佥都御史王守仁(1472~1529)带兵讨伐武平岩前寇,班师之际留诗:“深耻有年劳甲马,每惭无德沛甘霖”(《平明社亭》),“正思锋镝堪挥泪,一战功成未足云”(《岩前剿寇班师纪事》)。没有凯旋的喜悦,没有胜者的自矜,只有兵动妨农的自责、“一战功成万骨枯”的忏悔。

绵绵诗脉,流衍今日。本邑武东乡人林默涵(1913~2007),早年参加革命,两度被捕入狱。他的《狱中吟》诗:“谁教急管吹愁曲,我自低吟托远思。暗影森森笼四壁,月华一线上征衣。”一位革命者身处逆境、豁达洒脱的情怀,幸获寄托。

为诗词做笺注,一向号称艰深,也最见学问根底。地域专题诗词选注尤难:裒辑忌疏漏,须竭泽而渔,“黄泉碧落求之遍”(重光教授语)。拟定注释条目,疏、备可见高下:疏则注简省工,备则注繁费工;每篇诗词意旨,又牵涉万端、漫无涯矣,往往词僻典乖,字字敲心待释,注文或详或略,注家无可“逃躲”。仅以此诸端,审视这部笺注,可知其已然高标自竖:裒辑力求其尽、拟目力求其备、注文力求其详。

借助注文、吟诵这部笺注,可尽见注家引书之广博:举凡总集别集、正史野史、舆地方志、类书杂纂、诸子百家、神仙志怪、字典韵书;《武平县志》有康熙本、民国本,《汀州府志》乾隆本;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并《四库提要》等。亦可见条目之拟,巨细兼备、不惮其繁:文史掌故、百科诸典、以致佛偈棒喝、语气助词……无不出注;生僻字音注,有汉语拼音、有同音字,方便不谙拼音者。每条注文之严谨、细密、周详,触目皆是。五百余首诗词,共设数千条注。一首诗的注文长达千字以上者,不胜枚举。明末古文家陈际泰入选两首诗、各110字,一首设注13条、注文1100字,另首设注12条、注文1300字,各似一短篇论文。沈辽那篇800多字的《导师赞》,设注122条、注文共四千多字,颇似一中篇学术论文!

地域性诗词(文)选注,指域可广可狭、或州或县,学术上属于文化地理学一分支。本书以县为指域,不算大。据统计,如今全国有2851个县(含台湾),大多是汉族传统文化区,也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区,均具本地历代诗词(歌)艺文丰富累积。不妨作一个设想:如果全国每个县(区)域,都像福建武平县这样,裒辑一部《古今诗词(歌)选注》;以后假以时日,逐县域、逐省域、逐大区、以至全国,实现《古今诗词(歌)选注》大合璧,那将是一部中华各民族的、何等辉煌的中华人文巨藏——《中国艺文心史》啊!

2018年11月12日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