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志强

说到“红”,您会想到什么?红花矩阵?红衣少年?红艳美唇?红椒火锅?还是新婚燕尔的红头双喜?新生婴儿的红粉脸颊?……我相信,皆有可能。串起来看,多么美好!

或者,您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更为直接地想到红旗、红星、红歌……我觉得,也很自然。因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召开5周年!

这红,如此火,这般热,印刻在新时代的新生活里。而有一种更深沉的红,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至今仍别样动人,这就是红中之红,火红生活之源的红,红色元素背后的红!就是一位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惊天动地的壮举、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烈故事直抵人心的震颤!

对于这些,在编辑《红土新韵——奋进中的龙岩革命基点村》一书的过程中,从字里行间的革命史平实叙述中,笔者就想见到了。其实,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长卷中,不论是否革命基点村,几乎闽西的每个村庄、每块土地都留下了革命先辈的足迹、流传着感人肺腑的事迹。

今年秋冬时节,当笔者来到位于永定抚市上寨革命基点村的荷凹头,走进泽东楼,听到原楼主张茂煌当年成功转移在此养病的毛泽东,后遭敌人秋后算账以致砍下头颅的悲惨往事时,那沉寂于脑海中的“红色细胞”瞬间被激活。

90年前的1929年,既是中国革命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毛泽东人生跌宕起伏的一年。人生失意之时,他因患疟疾在闽西养病,多次历险而又化险为夷。例如,赤卫队员陈添裕倒穿草鞋背着他奔跑,助其躲过一劫。又如,革命战士孔金梅护送他转移时,急用胸部捂住啼哭儿子的小嘴,躲过敌人追查。因此,若要问闽西老区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我觉得,那就是忠勇的老区人民救了毛主席一命!

历史情节有时竟是惊人的相似。在1935年2月的障云山区搜山行动中,上杭才溪革命干部阙桥书怀里的女儿被敌人的枪声惊醒,眼看乡亲们随时可能遭殃,他紧紧地捂住女儿的小嘴。敌人走远了,群众得救了,但孩子再也没醒来。在接下来的转移中,他又独自引开敌人,最后倒在血泊中。

为了革命,为了革命同仁和群众的生命,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牺牲自己的孩子,这是多么艰难而伟大的抉择,多么无私而高尚的品格!正是像他们一样的革命者的点滴付出,中国革命的天空才有曙光在望、霞光万丈、阳光灿烂!

那么,到底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们?信仰!要是没有当年一群人的“红”,哪有我们今朝近十四亿人的“天”?战争年代的红,是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而和平时期的红,则是为复兴大业奉献才智、贡献力量,将小我融入大我,为国争光添彩!

英雄、烈士、榜样,不能成为走走看看、想想忘忘的符号,而应成为深埋心底、时刻感佩的记号,化为激励我们永远奋勇前进的冲锋号!他们就是红的化身,不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都将永存于世人心间、天地之间,看——

这红,红透了那个年代,鲜血浸染了华夏大地,精神丰碑巍然屹立;

这红,红遍了一个时代,激情燃烧着峥嵘岁月,民族脊梁高高挺起;

这红,红在了这个当代,奋斗绘制出幸福画卷,梦想之帆乘风破浪;

这红,必将会红及世代,薪火传承至美好未来,阳光铺满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