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一波三折,但城市管理队员俞治华坚守当初成为志愿者的承诺

捐献造血干细胞拯救6岁患儿


13日,俞治华的父亲在处理完家事后,赶赴福州陪同儿子完成捐献工作。

□记者 罗姝

通讯员 蔡小燕 黄婧婧 蔡潇颍 文/图

“虽然我们相隔千山万水,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您的呼吸和心跳。您善良正直有爱的心,照亮着我们一家,指引着我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您的大爱,给予了我孩子重生,让他脆弱的生命不再彷徨,也让我一家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13日,龙岩市城市管理局直属二大队办案中队负责人俞治华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正式捐献220ml造血干细胞混合液后,他收到了来自广州的医护人员转交的一封感谢信,这名6岁血液病患儿的家人通过手写书信的方式表达了对俞治华的感恩之情。

加入中华骨髓库

1989年出生的俞治华,上大学后就一直保持义务献血的习惯。2013年1月13日,在一次义务献血后,他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知识后,就毅然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大家庭的一员。“我当时也没多考虑,只想着可能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可能会有人焦急地等着配型相同的造血干细胞延续生命。希望我的捐献能让患者多一分生的希望。”俞治华说。

2018年,俞治华通过省公务员考试,入职龙岩市城市管理局。同年9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他接到来自中华骨髓库福建省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其与一名远在千里之外的重度地中海贫血儿童配型相合,问他是否还愿意坚守当初入库的承诺。

得知消息的他十分欣喜,今年5月,他收到了市红十字会转发的高分辨配型通知,经高分辨配型检测,他和患儿的结果相合。8月,俞治华在市第一医院进行了捐献前体检,经移植专家确认:其身体符合捐献条件,是目前患儿最佳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一切工作都在悄然进行,俞治华没有告诉任何人,因在他看来,这只是一件如义务献血般的小事,不足挂齿。为了不增加其他同事的工作量,自己又能顺利去捐献,他就加班加点做完手上的工作。

捐献过程一波三折

最初,俞治华刚接到红十字会的通知时,并没有告知父母。因为他知道,父母对造血干细胞捐献还不够了解,而且出于对孩子本能的爱也会反对。他打算等定好捐献时间了再告知父母。

不出所料,当他父母得知后极力反对,尤其是考虑到他还未结婚生子,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他的父亲甚至发动身边亲戚朋友劝说他放弃捐献。家人的反对让他有点犹豫,但他询问了多名医学专业的朋友,大家都肯定只要注意休息,对身体无碍并抱以支持态度。为此,俞治华与哥哥一起,一遍遍与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同时,也明白小儿子捐献的决心,“我选择相信科学,也相信红会。父母从最初的极力反对转变为理解支持。”

一切准备就绪,捐献却仍未成行。10月18日,俞治华忽然接到中华骨髓库通知,患儿因抵抗力弱不幸肺部感染,正全力抢救,捐献工作不得不暂缓。经过近一个月的等待后,11月15日,他终于得到了患儿情况好转的消息,中华骨髓库再次紧急启动俞治华的捐献计划。

但这一次,他并不轻松。12月初,原本要陪他到福州捐献才放心的母亲因病住院。更令人难过的是,12月8日,就在他临行前一天,爷爷忽然去世了,全家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按照习俗,俞治华必须留在家里。但红会工作人员说,患者已进入无菌仓,如果此时不去,那对于患者就是致命一击。这时,家人也给了他坚定的支持:你有更重要的使命去完成,我相信爷爷一定会理解的,家里的事不用担心,有我们在。

终将启程,也是这个时候,城市管理局的同事们才知晓了这个平时工作认真负责、阳光热情的俞治华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次捐献过程得到了单位领导的全力支持,并给我安排了足够的假期调养身体,抽调人员分担我的工作,也安排了同事全程陪护,让我感受到了来自城市管理局大家庭浓浓的关爱。”俞治华说。

13日,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经过4天动员剂注射,俞治华经过4个多小时的血样分离,提取了220ml造血干细胞混合液,由志愿者送往患儿所在医院进行移植。俞治华也成为我市第12例、福建省第246例、全国第9251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