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汀江畔那棵老榕


□ 周继章

一棵老榕,一树绿意,铺泻在寥廓万里的江天!

如果不是那年“海马”台风风势太猛,也许今天那棵老榕依然还在痴情地守望着碧波荡漾的汀江,期待着一年又一年的暖春花开。

这是一棵不平凡的老榕树。虽然有着360多年它已然远去,但它早已在我的脑海中烙下印迹。我清楚地记得,老榕树沧桑的树皮刻着岁月的斑斓,深深的裂痕如老父干燥皲裂的手,印记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它的根裸露地面,如血液奔涌在干瘪皮肤上凸起的血脉,极力地往汀江延伸舒展,而深藏地底的根须,蠕动着肢体往泥土更深处钻去。

吮吸着汀江甘甜的乳汁,老榕茁壮成长,粗壮的枝丫,往四面八方你追我赶地伸去,形成了一把巨大的榕伞。榕叶老得又绿又肥,刚抽的新芽则亮黄亮黄,涂抹在枝丫上,刺眼地阳光企图穿透一切,老榕却没有让其得逞,浓密的肥叶一层压一层,争相遮掩,不留空隙,严严实实,撑出了一片容纳百人的浓阴。年年月月,老榕树迎来晨曦潋滟,送走温柔晚霞,俯首独饮汀水,才使得四季青翠的叶子总是在闪耀着熠熠闪辉。

使人留恋的还有榕树下那张上百年的石桌石凳,经岁月和风雨的侵蚀,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炎炎夏日里,那里是人们的“宝座”,每当中午烈日当空、土地冒烟之时,唯有这棵高大的古榕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晚风吹拂时,辛劳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的石桌前,漫无边际地说三国、道水浒,讲当年两位伟人当年在此对弈的传奇……

时间拨回到1929年9月,朱德率红四军攻克上杭。同年10月,重阳到来之际,身患严重疟疾的毛泽东,由几个赤卫队员用担架抬着,从永定合溪一路护送着来到上杭城,就住里老榕树旁的临江楼上。那天清晨,毛泽东站立在临江楼二楼正厅前,迎着深秋劲风,望者对岸漫山遍野盛开的菊花和逝者如斯的汀江水,回想起红四军入闽半年多来的战斗历程和闽西土地革命如火如荼的景象,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采桑子·重阳》词一首:“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身体欠佳的毛泽东在临江楼住了二十多天。

有道是:朱毛、朱毛,朱离不开毛,毛也离不开朱。当得知毛泽东到达上杭的消息,朱德、谭震林、郭化若等老战友前来看望。闲暇之时,朱、毛信步来到老榕树下,坐在石凳上,喝茶、乘凉、商谈建党建军大事,雅兴上来,摆下象棋,对弈一番,边下棋边聊天。当然,朱、毛对弈均几战几和,已不能考证,但朱、毛在此对弈,无疑掀开了朱、毛合作的新篇。汀江边的这棵老榕,也由此有幸成了历史的见证者而频频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名扬天下。最著名的就是散文家何为所作的《临江楼记》,文章对老榕树是这样描述的:“楼外近处,一棵威严的百年老榕树,顶着擎天的华盖,昂然挺立,隔墙对望。大榕树盘根错节伸出来的根茎,比一般的小树还粗壮。青枝绿叶,俯临江水。”一句一句,让人不禁遥想起当年那“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峥嵘岁月。

只可惜,一场飓风吹倒了老榕,引来人们的一片惋惜和留恋。可喜的是,在老榕原址上,当地百姓又从别处移植来一棵大榕树,再续人们的古榕情结。一晃,二三年时间过去,这棵复植的大榕树也已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阵江风拂过,满树叶子飒飒作响,仿佛继续诉说着伟人当年在这里每一个感人的场景,深情并茂地吟诵着伟人当年在这里写就的不朽诗作……临江楼,从此又有了榕树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