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赤山水情


□ 陈彩琼

水有大气磅礴之美,有清新婉约之美,有端庄秀丽之美……上赤村的山水,汇集众多“美”于一身。

上赤村位于闽西武平县,这里的山水是有其独特的气韵。这里山峦挺拔奇峻,林间雾气弥漫。沿着一条山涧边的小路走,不远处便可听见瀑布水声,这里是上赤村的礤头瀑布。走近它,人们无不被眼前壮观的声势所震撼:瀑布水从半空倾泻而下,水势如虹,水雾飘洒在林间,我们置身其中格外凉爽。瀑布落下后,水势变缓,流经岩石处蜿蜒前行。这里的山水未经开发,保持着最原始的状态,翠竹相间其中,山石湿滑,流水浸没了小路。山谷清泉,清凉彻骨,真正的自然韵味。

水是有品格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人常用山水来表示人格的高洁神圣。在礤头瀑布,我们不禁感叹天工造物的奇妙,也被这方水的品格折服,如此壮观的瀑布,却在山间偏僻的一隅,少为人问津,即便如此,它也要在这偏僻的山林里,淋漓尽致展现自我,唱响生命的赞歌,活出最美的样子。水落到平地处,又化身为潺潺细流,沁入丛林滋润大地,淌过岩石奔向大远方,携带着梦想,追寻世间美的足迹。这胸怀,令人敬佩,我们为之感叹,山水无言,淡然而立,令人忘情。

水无常势,山有厚重。这里的山以坚韧表现力度,这里的水以柔顺显示智慧,这方山水,已然超脱了它本身的物质形态,成了上赤村人们勇往直前,追逐梦想的象征,甚至成了走出大山的游子们精神信仰的一部分。

沿着瀑布水流的方向,我们行至一开阔的江面,江上有桥连着两岸,素雅苍茫水天一色。两岸居民,依山立水,隔江相对,如诗如画。据载,上赤村境内的中赤河属于梅江水系源头,这条河流源自岩前、十方,在洽溪汇合进入上赤以后,水面变得开阔。自古以来,村里的青壮年勇于开拓,敢于冒险,依托着这方山水,自制竹排,手执长篙,将山中佳木和山货运往广东、长潭等地,开拓了属于上赤村的“水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与外地交流的商路,换取了他们需要的生活物品,这水养育了穷苦时期的人民,记载着时代变迁的沧桑。人们早已将信念和情怀融入这方山水中,孕育着这方土地上的文明和进步。

我们行至百年古刹——莲湖禅院,始建于清初,迄今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这里奉祀的妈祖神庙,是上赤村的古八景之一。禅院前的一方水,青山迤逦,江水如带,依山势流淌,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如闪耀的明珠,传达着清幽朦胧、平淡天真的意境。这湾水没有瀑布的磅礴气势,没有江河水的潺潺细流,她就像一位大家闺秀,端庄秀丽,妩媚动人,在这山水浩瀚之间静立让人心情格外平静。当地的人们告诉说,若是在晚上来这里,可见满天的星光,星光洒在江面上景色异常美丽。荡舟水面,我们想象着满天星光与江面的波光连成一片,似银河落入凡间,让人沉醉其中。

禅院后面,只见一汪泉水顺着草木流至井中,流水浸润着周边的草木,草木青翠欲滴、惹人怜爱,用指尖轻触山泉,一丝凉意直通周身,手指放入舌尖,一阵甘甜沁人心脾。水边遍布的苔藓润泽着这山间的水,在炎热之夏,水汽氤氲,或许此间万物都沾染了灵气,才有了这水木清华的美景。山泉流入寺庙井中,滋润着每一位过往之人和这里的百姓。同行的小丫头采摘了苔藓,又捡拾到山中的一块美石,爱不释手。我们打趣说,苔藓离了这水可就活不了啦。她笑道,我自有办法。丫头将山石和苔藓做成了盆景与我们分享,在她灵巧的手中,秀润的山石盆景就是一幅“简约版”的水墨图。此刻,美石、美景、美女,就这样构成了绝美画卷。

山水是心灵的归宿,古人情之所依在山水;灵之所寄在山水;甚至将生命也皈依在山水之间。清朝作家张潮《幽梦影》中说:“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上赤村的山水,则如梦如画,尤其令人沉醉。走出大山,回头望去,连绵的青山此起彼伏,一座座山峦如同一尊尊笔架,描绘着这山水间的景色,叙述着山水间的故事。而远处的游子,将此作为精神归宿和寄托,怀揣着山水情怀,拼搏创业、挥洒汗水,举手投足都呈现出出骨子里、情韵里、性格里的上赤村“儿女”风采,闯出了人生的一片又一片崭新天地。

插图:王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