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有三位“细妹”英雄母亲


□ 江树高

上杭县有三位名字叫“细妹”的英雄母亲。一位叫江细妹,是抗日名将廖海涛的母亲;另一位叫何细妹,是开国将军刘永生和老红军刘永辉的母亲;第三位也叫何细妹,是1951年8月中央访问团来上杭时,以烈、军属双重身份当选为上杭老区出席北京国庆观礼的三个代表之一。这三位“细妹”母亲,儿子或丈夫为革命舍生忘死、功勋卓著;而自己也在革命事业需要关头,深明大义、勇于担当,演绎了义薄云天、催人泪下的悲壮故事。

江细妹,廖海涛烈士的母亲

江细妹是上杭溪口大岭下村人,1871年8月生。儿子廖海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大岭下农民暴动,担任当地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三年游击战争中,历任(上)杭代(英)县委书记、县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领导所属红军游击队在双髻山区坚持游击战争,以其勇猛与机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无计可施;全面抗战爆发后,先后担任新四军二支队四团政治部主任、政委,新二支队副司令员和新四军十六旅政委等职,率领所部取得多个战役战斗胜利,使其所活动的茅山抗日根据地如一把尖刀插在南京敌伪的心脏上,但不幸于1941年11月在溧阳塘马战役中壮烈牺牲。苏南人民称他是“心中的一座不朽丰碑”。

江细妹在苏区时期,积极支持儿子工作,带头参加农会、妇女会、洗衣队等组织的活动。闽西红军兵工厂和红军医院先后搬到大岭下村后,她不仅将自己的住房腾出来供兵工厂、红军医院用,而且还带领妇女群众支持兵工厂和红军医院工作,为兵工厂和红军医院提供粮食、蔬菜和柴火等物资。

苏区沦陷,我党政军人员转入山区坚持游击战争,江细妹冒着白色恐怖,千方百计四出购买、收集粮食和日用物资,以及搜集情报等提供给游击队。在敌人烧毁基点村、强迫群众移民并村时,她毅然卖掉所有值钱家产,换取钱粮带着儿媳和孙子一起上山投奔游击队。上山后,虽年逾六旬,但整天跟着游击队翻山行军一点不落后,而且一到宿营地,就忙着给大家煮饭、洗衣、采菜、采药,护理伤病员。还常化装成“讨饭婆”,蓬头垢面,拄着拐杖深入敌人控制的村庄,为游击队收集粮、物和信息。

1935年农历五月,被敌人杀害于泮境定达村,成为革命烈士。

何细妹,刘永生将军的母亲

刘永生、刘永辉的母亲何细妹是稔田严坑村人。还不到40岁,丈夫就因病去世。她茹苦含辛,除卖掉1个儿子外,把另3个儿子拉扯大。土地革命时期,4个儿子都参加了革命。刘永生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稔田区代理书记兼苏维埃政府主席、福建省军区独八师第八团团长、永东游击队司令员、王涛支队支队长、闽粤赣边纵队司令员等职,长期在闽粤赣边坚持游击战争,出生入死与敌作战近千次,是敌人闻风丧胆的“游击大王”。1944年成立时只30多人的“王涛支队”,在他的经略下,至1949年,发展成了有2万多人、歼敌3.3万人,解放了38个县城的雄师劲旅。新中国成立后,刘永生历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和福建省副省长等职。刘永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何细妹在4个儿子参加革命后,支持儿子的工作。早在1927年秋,她家就成了张鼎丞、阮山、罗禄三和刘永生等共产党人经常秘密联系工作的地点。当他们到她家开会联络时,无论多晚,她都热情为他们烧开水煮点心。1928年,大、小儿子不幸牺牲后,她仍坚定支持另两个儿子的革命事业。1929年后,她自己也走上革命道路,从事交通和联络接待,发动群众组织慰劳队、洗衣队、宣传队、运输队,帮助红军洗、补衣服,运送物资等,非常活跃。

1933年,因形势紧张,庐丰区委、丰稔区委等机关搬到严坑,进出何细妹家的工作人员就更多了。何细妹总是忙里忙外,把大家照顾得很周到,还常把家里养的鸡鸭杀给大家吃。有些同志过意不去,她就安慰说:“同志,不要紧,看到你们就像看到我儿子一样,我儿子也在前方,你来到我家就是我的儿子。”

三年游击战争开始后,何细妹担任了杭永交通联络站站长。她对来往的同志,不管是领导还是交通员,也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三更半夜,她都马上给烧开水、煮饭,热情招待。特别是救助伤病员的重担,更是严峻考验。开始时,伤员安置在她家,后来因形势严峻,搬到严坑山上搭建的伤兵休养所。在这约1年5个月时间,不管在哪里,60多岁的何细妹总是不顾疲劳,耐心细致,为一批批抬来的伤员清创治伤。有时,送来的伤员血肉模糊,有的伤口烂得连骨头都能见到,有的连大小便都失禁了。青年妇女不好意思给他们洗伤口,而何细妹却不管伤员上身下身,不管伤口化脓多脏多臭,都仔细地给一个个洗伤口、换衣服,还给他们煮饭、采药、煎药、分发药品。听到敌人要来包围,她让伤员自己能走的自己走,不能走的她一个个背到后山隐蔽,还赶紧回家把地上的血迹清理干净,曾演绎过把草鞋倒着穿,从屋后花台坎爬上山去,以躲过突然来袭的敌人搜查的经历。

1937年1月16日终,由于两名从别处来的交通员麻痹大意,使敌人发现了何细妹在长坑子山上隐蔽之所,何细妹和弟媳、侄媳3人同时落入敌手。敌人要把她们带走,她们死也不走。结果,何细妹和侄媳当场遇害,弟媳则被拖到永定湖雷杀害。

何细妹,作为老区烈军属代表赴京观礼

另一位何细妹是上杭泮境乡泮境村人,1905年生。出生不久因家庭贫困,被父母送给后来成为她婆家的黄姓人家做童养媳,20岁时与黄进兴结婚。丈夫黄进兴耕田管山、编篾具做香烛样样精通。1928年在蛟洋做工时,积极参加蛟洋农民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蛟洋群众中很有威望。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在文昌阁召开时,他被推选为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结束后,他回到家乡泮境,领导家乡人民暴动,开展土地革命。在他影响下,妻子何细妹也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黄进兴被调到代英县洪桥区担任二十七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军长征后,他留下来开展隐蔽斗争,积极为游击队提供情报和物资,张鼎丞、魏金水、伍洪祥、刘永生、蓝荣玉等对他都很熟悉。1936年,由于叛徒黄国宁出卖,他与另4名地下党员一起被捕,壮烈牺牲于泮境天后宫边。他死后,32岁的妻子何细妹将捆绑丈夫的铁丝深藏起来,以牢记这血海深仇;也不改嫁、不招赘,与11岁的儿子黄洪奎相依为命。当儿子长大,国民党准备抓他壮丁时,她劝儿子赶紧远走他乡,绝不能给国民党当兵。留下自己孤身一人,在家苦度时日。

新中国成立后,何细妹分到田和山,过上日益好转的生活。1951年3月,上级发布征兵命令。何细妹第一个走进土改工作队,替儿子报了名。当工作队了解到她丈夫牺牲了,儿子又是独子,如儿子走了,只剩她一个人在家,于是劝她把儿子留下。但她死活不肯,坚持让儿子参军报国。得到同意后,她百里迢迢,把儿子从做工的地方找回来应征入伍。临别时,千叮万嘱叫儿子在部队要好好干。结果儿子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到部队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四等功1次,被评为模范1次。

何细妹的模范行动,在村里开了个好头,附近适龄青年都纷纷报名应征,受到群众和上级好评。1951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到上杭时,给上杭3个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老区烈军属代表名额,其中2名放在杭、武两县烈军属代表会议上选出。结果,何细妹、张昭巴光荣当选。何细妹参加国庆观礼后,还被选入祖国慰问团,赴朝鲜慰问志愿军。1953年,她还被选为省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