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
□ 钟明山
农历廿四节气,像一个圆中的二十四个定点,循环往复。日子呼啦啦地过着,冬天说来就来了。这不,立冬交节,冬季便开始了。
此后,日照时间渐渐缩短,正午太阳日益降低。这时,地表还贮存有一定的热量,所以还不至于太冷,只是气温在逐渐下降。在晴朗无风之时,常会出现风和日丽,温暖舒适的农历十月“小阳春”天气。正如农谚所说:“十月小阳春,无风暖融融。”这段时间如有机会外出游玩,应该是最为惬意的。
对于立冬节气,现代诗人左河水也有诗咏:“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四面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兴修水利,是农村冬闲时的必修课。记得在公社化时期,大队干部会根据本地的农田水利设施情况,召开两级干部会议,制订冬修水利方案。然后带领干部划分好各小队的施工责任区,择日发动全大队社员定时出工出力。
与此同时,农家妇女在集体投工的间隙,还得兼顾私家活计,如小队按人口分配的红薯,除留一部分日常蒸煮充当主食外,余下的则根据家庭情况,分别用来机榨番薯粉和晒番薯饼子。晒番薯饼子没那么快,要等番薯(即红薯)在地板上摊两个月左右,甜味才更足,一般要到小寒时节晒,那是过年货,马虎不得。而机榨粉则要趁早,可将有破损的、不好看的、不好留的先行洗干净,用来制粉。这时天气不会很冷,不至于缩手缩脚。一般下午榨好番薯,将薯浆挑到小河边,摆好禾桶等工具,就着清水,将薯浆反复过滤,满满一禾桶的番薯水就留在小河旁。第二天,沉淀了一晚上的番薯水,从上面往下舀去,可见禾桶底有一层白白的沉淀物,那便是番薯粉了。将番薯粉一块一块撬到水桶里挑回家,再用清水漂上几天,每日换水,可将粉漂得很白。然后在干净的禾坪晒干、揉搓、筛扬成粉,便大功告成,可留存食用了。
立冬节气,是“四时八节”之一,为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秋收冬藏”,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季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立冬日,我国很多地方会举行庆祝活动,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农村多以时令佳品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孝道,并祈求神灵赐予来岁丰登大熟,合坊平安。此时,长年辛苦的农民朋友亦可好好地坐下来,畅饮自酿的米酒,品尝花生果品,酬劳自己。
立冬后,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在日渐寒冷的天气中,应多吃温热补益的食物,如鸡鸭鱼肉等,如遵医嘱选上几味中药煲鸭子,可增加滋补的功效。另外,立冬以后是滋阴潜阳的时节,应少吃生冷的食物,保养好身体,以备平安度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