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大田村(散文诗)


□ 陈远河

如果时光可以容许我驾驭,我愿意走进那幅水墨画里,去大田村,感受山水为邻的一绺宁静。

去感受九曲十八弯的河溪,去解读清朝后流传百年的水运业的浮沉经历。

大自然似乎钟情于这里,挥了挥神奇的手,造了一方山偎水依的独有风景。

任凭你寻遍唐诗宋词的字句,也描述不完大田山水的清新。

身为访客,我也不可能长留在这钟灵毓秀的世外桃源里,耕种一垄的深情。

小桥,流水,青山静谧。

“阿哥啊阿妹,敢勤劳哦……”一曲下坝山歌,出自村妇嘴里,从远及近,散发着大田人的豪情,弹奏着每一个大田游子心里的乡音。

大田游子,背负家乡的注目和叮咛,去往世界各地,在每一个思乡如潮的夜里,他们头枕一幕装有大田山水的梦境,携一缕大田山里吹来的清风,慰藉人在异乡的复杂心情。

老屋和新房的门庭、围墙、屋顶,在山水画里星列如棋,像是一本从古至今的典籍,任凭世间人多么努力,却也无法完全读清。

随日出的深情、落日的叹息,和啼叫的布谷鸟,还有山上的杜鹃花,悉数日子的顺序,眼看一个古老的山村从影影绰绰的时光里出没,随着鸟音鸣响历史的弦音,悉数一江春水在湾里回头的风景,成了小陆家嘴的口头传奇。

时光像飞鸟一样常歇于这里,稍事休息,然后又淡雅地前行。

那些炊烟,依旧升起。

那些山歌,依旧唱起。

上演水乡的生活场景,引领着几百代人用生命刻画的生活轨迹,膜拜一个山村,姿势如玉米秸秆一样的坚挺。

在村里常年栽种的稻谷里,写一阕深情,送给坚守大田的乡亲。

在村里那几口鱼塘里,感受鱼肥水美的主题。在碧水风荷、雁戏鸟鸣里,养起太阳、月亮、星星,装帧一个山村的风韵。

这里,人文辉映,笔架山袒露万年养成的青,也养育了一批批优秀的文人墨客、乡贤精英,披一身大田的灵气,向山外走去。

这里,褶皱一部部族谱的传续,从远古,到如今,把山村的时间脉络,演绎得酣畅淋漓。

在大田村里,我对世外桃源的怀疑,渐渐地得到了澄清。

源于这方山水,和山水的神奇。

我知道,我这辈子成不了大田的大山和河流,也成不了大田村的村民。

此刻,在大田村里,我却成了泰康亭的一片瓦砾。“钦德门庭常纳福,泰康风范永铭心”我可以在每一个晨昏日月里,将亭前的对联读出声音,陪它一起站成大田的历史文化古迹。这样我便可以——

同大田村的草,一起生长。

同大田村的花,一起绽放。

同大田村的风,一起歌唱。

同大田村的雨,一起惆怅。

躲在大田村的清新空气里,闯入一回村里人的眼睛,我便瘦成一只南归的雁。

我飞行,就此穿过,大田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