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一甲子的爱


□刘少雄

八一建军节前夕,一众文友相约前往开国上将杨成武的故里——长汀宣成。

时值中伏,宣成乡下畲村,蝉鸣阵阵,热浪滚滚。微风过处,飘来淡淡的荷香。将军故居前,半亩方塘,一支支莲花尽情绽放,洁白洁白的花朵,傲立在宽大的荷叶间,显得超凡脱俗,素雅清高,别有韵致。

荷塘背靠的,是一幢低矮的平房,青砖黛瓦,简朴大方。正门左右,各有一个“”字门窗。正门之上,前后屋脊中间,分别立着“禄”“福”两字,前低后高,正好相叠。檐下,“清白遗风”四个黑色的行楷字嵌于门楣之上,分外醒目。

这就是杨成武将军的故居。1914年10月27日,杨将军就出生在这里。他年仅15岁走上革命道路,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担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从偏僻山村的客家小伙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眼前的这幢客家民居,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密?

踏进小屋,墙上陈列的一幅幅图片,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这些图片,都是杨将军一生的生活和工作照。其中数量最多、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将军和夫人一起的照片。

身穿帅气上将服的杨将军和一身西式套装的赵大姐,或相依而立,或款款漫步,虽然未注明拍摄时间,但看他们那英姿飒爽的气度,应该是摄于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那时杨将军40出头、赵大姐30多岁,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现在看来依然让人称羡。

曾经有人向我说起杨将军的爱情经历,那是一段十分浪漫的爱情故事。与烽火岁月里众多高级领导干部的“组织介绍式”婚姻不同,杨将军靠的是一纸情真意切的求爱信和赵志珍大姐自由恋爱,并最终结为伉俪的。

1938年,河北易水河畔。当时,杨成武任红军独立一师师长。一次,在易县妇救会工作的赵志珍随县工作队队长向杨成武汇报工作。杨成武向他们了解易县社情,赵志珍对答如流,准确无误。第一次见面,这位“活算盘”一般的女子给杨成武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后,杨成武每每到基层检查工作,总会遇到这位“活算盘”,看她演话剧、听她唱救亡歌曲,这位多才多艺的姑娘深深吸引了年轻的杨成武。几经思索,杨成武给赵志珍写了这样一封信——

子[志]珍同志:

我在很久的时候就想和你谈一段私话,因为环境及其他种种的原因,总未找着一个好机会……我今天向你提一个建议——我们亲密地拉起手来做一对异性朋友,好吧?同意吧!盼你给我一个答复……

读着杨师长的来信,赵志珍脸红了……

那一年,杨成武24岁,赵志珍18岁。爱情的闸门一经打开,就像易水河一般汹涌奔流,无法阻遏。赵志珍也向杨成武表明了自己与对方相同的态度。

1938年11月28日,赵志珍收到求爱信的第八天,经聂荣臻批准,他们在涞源县北城子村举行了婚礼。婚假只有一天,随后他们又投入紧张的战斗。

许多年以后,赵志珍说过这样的话:“杨成武是岩上青松一般的人,值得我尊敬。在我们二者必舍其一的时刻,我情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赵大姐的话并非虚言。他们用同舟共济、共赴风雨的数十个春秋,印证了石刻斧凿般的夫妻深情,镌刻下一段爱情的神话。

“文革”中,杨成武全家老小三代12口人被关押在洛阳香山寺等处,长达7个年头。其中,杨成武夫妇被关押在香山寺共两年零八个月。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杨成武倡导办起了“狱中学校”,取名为“狼牙山革命学校”。狼牙山麓是赵志珍的家乡,也是他们夫妇俩结为革命伴侣的地方;是他们的孩子易生、俊生和东胜出生的地方,也是英勇无畏的“狼牙山五壮士”的战场。杨将军夫妇用这种特殊方式,教育孩子在逆境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赋予“家”新的内涵。

都说客家人,最重家国情怀。在杨将军的身上,这一点也表现得格外鲜明。有道是“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不爱惜父母妻儿、不爱惜家庭的人,怎能让人相信他是真正的爱国者?

阴霾驱散,祖国春光明媚。时序进入1978年。一幅幅饱含真爱、充满温馨的图片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庐山,杨将军夫妇和家人们,坐着白藤椅、围着圆形红茶几,杨将军打着蒲扇,每个人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

在雁宿崖、黄土岭,杨将军夫妇与子孙们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展出的照片中有一幅晨练图。某个冬日的早晨,穿着深色外套的杨将军和夫人在庭院里打太极拳,犹如默契的双人舞,精神抖擞。

一幅《杨成武夫妇在学习》的照片。桌上,几册厚厚的书整齐地码在小桌一角,桌子中间是一本摊开的大书,杨将军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按住书页,他们的目光聚集在赵大姐手中铅笔指着的文字上,脸带微笑,神情专注。

最富感染力的,是一幅将军和夫人坐在玉米堆上开怀大笑的图片。图片说明是:1987年秋,重访河北省易县和老区的乡亲同享丰收喜悦。

最具纪念意义的,是1988年11月的金婚纪念合影。身穿青色中山装、左胸配着吉祥符号的杨将军坐在沙发上,戴着眼镜的赵大姐站在身后,双手扶着将军双肩,两人脸上写满甜蜜。

最动人的照片是:兰花的芳馨中,杨将军搂着夫人于1989年合影于北京,我想给他取名:美满的伉俪,幸福的一对。还有,那张标题为“携手同行”的照片,拄着拐杖的杨将军在夫人的搀扶下散步……

浏览着一帧帧珍贵的照片,我们深深为将军夫妇忠贞不渝的爱恋和质朴纯洁的深情所感动。

有这样一则故事:1992年金秋,杨成武和赵志珍迎来了他们婚姻常青树的第54圈年轮。此时,杨成武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已四个春秋。在全国妇联主办的大型活动中,杨成武和赵志珍夫妇被评选为“金婚佳侣”,当妇联领导向他们夫妇颁奖时,年逾古稀的老将军和老夫人激动不已。毕竟这是同属于他们俩的荣耀!杨成武上将搓着手,脸庞红通通的,兴奋得像个年轻人。这年农历九月九日,是杨将军的生日,夫妻两人商定这一天作为他们共同的生日。当着满堂儿孙的面,杨成武吟诵起他为赵志珍写的诗:“风风雨雨几十年,海枯石烂意志坚。居家操劳人人赞,辅佐大事吾内贤。” 在儿女们情不自禁的掌声中,赵志珍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有这样一个细节:1994年重阳节,杨成武将军迎来了他风雨兼程的第80个春秋。赵志珍精心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回报丈夫的深情:“成武,祝你生日快乐,我送你一件生日礼物。”这是一封特殊的信。当杨将军小心翼翼地打开信封,不禁惊呆了:那是56年前自己的笔迹,这是他当年给赵大姐唯一的求爱信。将军的手颤抖了,他心潮难平:56年啊!辗转流离,几死几生,赵志珍却把这两页薄纸珍藏至今,这一份刻骨铭心的真情真可谓是地老天荒,海枯石烂!

2000年重阳节,杨将军在儿女们的陪伴下,在后海家中过了最后一次生日。

同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病中的将军,不忘为妻子过生日。一块洁白的大蛋糕摆在桌子上,将军端坐在简易的椅子上,手持一朵玫瑰献给笑容灿烂的赵大姐,脸上带着一丝羞涩……

正可谓:谁说英雄威武多,将军铁骨也柔情。

2004年2月14日,杨成武上将与世长辞。将军躺在鲜花丛中,赵大姐俯下身子,脸紧贴着丈夫的脸,作最后的告别……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杨将军的爱情故事,令我想起了《杨氏家规》里的一句话:“夫妇平等,互相体谅,才是男人。”

杨将军的一生令我想起了一句古诗:“杨震家风名千古,清白世代把名扬。”

将军故居门前盛开的莲花,不就是他们清白、坚贞爱情的美好象征吗?

“清白遗风”,不就是将军一生一心为民、淡泊名利、克勤克俭、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吗?

(注:谨以此文纪念杨成武将军诞辰105周年、赵志珍大姐诞辰99周年)

本版插图:王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