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传民声,政府解难题,合力推动便民利民政策落实

医保连民意 齐力惠民生


□ 记者 梁熙 石芳 通讯员 詹尉萍

“这下方便多了,我不需要每个月回老家的医院拿药了。”18日上午,林文秀在龙岩市第一医院医保服务站窗口,办理增加一个门诊特殊病种定点机构相关事项。

林文秀老家在长汀,去年来到龙岩市区带孙子。几年前,林文秀患上高血压及糖尿病,是汀州医院门诊特殊病种登记在册患者,但由于定点机构固定在汀州医院,林文秀每个月都得回长汀拿药,“大巴车来回得三个多小时,有些辛苦。”不过,今天办理完增加门诊特殊病种定点机构后,林文秀直接可以前往新增的定点机构——市第一医院拿药了。

近年来,我市完善医保惠民便民政策,不断提高参保人员的获得感,特别是对于门诊特殊病患者,极大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但是相关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仍然受到临床实践因素、个人经济负担、基金承受能力、管理服务水平等影响,存在需要完善之处。对此,市人大代表李玉华结合当下实际,提出了《关于完善慢性病(门诊特殊疾病)医疗政策的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将该建议列为2019年的十件重点建议之一,由副市长郭丽珍领办,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阙朝阳和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督办。

“把脉问诊”找“方子”

“由于冠心病不是门诊特殊病种,除非住院治疗,平时拿药并不能享受报销。”家住新罗区适中镇的老谢几年前患上了冠心病,需要定期服药。对于老谢而言,他觉得自己的这种疾病与高血压等相似,却没有纳入门诊特殊病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的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由于慢性病患者用药周期长,造成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市人大代表李玉华在调研中发现,门诊特殊疾病医疗政策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为此,李玉华提交了《关于完善慢性病(门诊特殊疾病)医疗政策的建议》,建议扩大门诊特殊疾病范围、购药渠道、治疗费用解决途径和治疗效果。

“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医保政策越来越完善,不断造福百姓。”李玉华代表表示。

政府解难题惠民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收到建议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工作来抓。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领办副市长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察看建议落实情况,主动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市政府督查室全程跟踪督办。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建议办理作为发挥代表作用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创新建议办理方式,完善重点建议市政府领导领办、常委会领导督办机制,借助e龙岩、人大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办理进度,推动建议问题的解决。为进一步减轻参保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市医疗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于日前联合出台《关于调整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相关政策的通知》,完善后的新政策明确了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分类、在原有门诊特殊病种基础上将耐多药结核病纳入结核病规范治疗病种,重度抑郁症纳入重度精神病规范治疗病种。

此外,调整了门诊特殊病种起付线和报销标准,城镇职工医保年度起付线统一调整为700元,不再依医院等级设定;参保患者同一门诊特殊病种在市内就诊,不再局限1家定点医疗机构,患者可自主选择2家定点医疗机构;门诊特殊病种患者在市内门诊就诊时,一次可开具不超过60天的处方用量(癫痫病、重度精神疾病可适当延长),极大地方便了参保群众。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市相关部门还表示,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医保政策,不断提高参保群众医疗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