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将,福地


□ 宋客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系列,杨成武将军绝对算得上是一位福将。福者,诸事顺利、幸运也。

且不说他少年读书时就得到恩师张赤男的指点,接受新思想,心中的理想被点燃,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在红军队伍,他从一名士兵做起,对党忠诚,勇敢战斗,有勇有谋,不满20岁就担任红四军11师32团政委,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在炮火硝烟中迅速成长。在长征途中,他担任红四团政委,一路斩关夺隘,功勋卓著,红四团成为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在抗日战争中他带领部队驰骋华北战场,与日寇进行殊死决战,黄土岭一役让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毙命, “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新中国成立后,将军拱卫京畿,率领志愿军20兵团赴朝作战,在军委总参谋部任职20多年,后又回到福建家乡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将军戎马倥偬,穿过弥漫硝烟,一路走来,每走一步都是那么坚实,都给大地留下光辉的足迹,走到辉煌的顶点,成为家乡人民的骄傲。

将军身上的福气,与他的大爱情怀和忠实品格紧密相连。

将军出生于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故乡的一切既是他大爱的源泉,也赐予他信念的力量。

在风雨如晦的岁月,家乡苦。将军看不得农民受苦,通过接受新思想,深刻认识到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砸碎旧制度,建立新政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于是他投笔从戎,参加张赤男领导的古城暴动,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军旅生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在红军队伍的大熔炉里淬炼,成为毛泽东麾下一员能征善战的一代将星。东奔西突,南征北伐,屡建奇功。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那里就有将军奔忙的身影,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完成党交给的任务。长征途中,奔袭城口镇,血战湘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攻取腊子口,爬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延安,不仅每一次战役(斗)都成为经典战例,也化成将军信念如磐、听党话跟党走的巍巍丰碑。

将军不论走得再远,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回到家乡,却总是常怀赤子之心,说一口正宗的客家话,寻找当年的玩伴,问候乡亲的生活,看望当年一起参加革命的同伴,甚至想吃酸酸甜甜的腌地瓜以解挥之不去的乡愁。为帮助更多的老区脱贫致富,他不顾年事已高,担任全国老促会会长,深入乡村,了解实情,寻求发展经济的办法,真可谓呕心沥血,夙夜在公;为解决长期困扰家乡人民的饮用水问题,他不辞辛劳,上下奔波,亲力亲为,久久为功,令人动容。

在将军的亲切关心下,2004年11月,投资700万元、库容达104万立方米的岭背迳水库得以建成,极大地缓解了宣成乡畲心、中畲、寨背、下畲8000余人的饮水及耕地灌溉用水,家乡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我们来到岭背迳水库,但见碧空如洗,水天一色,烟波浩渺,鸟语花香,恍若仙境。

将军夫人赵志珍大姐念兹在兹,赓续将军遗愿,亲自推动,促成宣成乡余天坑水库建设项目,2016年投资1.2亿元的余天坑水库正式动工。炎炎夏日,我们来到建设工地,但见建设者们正在毒热的太阳下加班加点,挥汗如雨。53米高程的主坝和27米高程的副坝矗立在我们眼前,映现在蔚蓝的天空。据介绍,这座水库的库容达到264万立方米,不日即可竣工,该水库的建成将彻底解决宣成乡群众的饮用水问题,自古以来流传的“上畲下畲,没水煎茶”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走近将军的祖屋,凝望着门楣上“清白遗风”的题刻,那是东汉名臣杨震及其后人的祖训家风。将军的祖屋是典型的客家传统民居,青砖黛瓦,简朴通透,古色古香,富有生机。它面屏“文书案桌”,门前一口荷池,溪水弯环回复,流水淙淙,蛙鼓声声。放眼望去,整个村落那么平整、开阔、安详,微风过处,飘来阵阵稻香。

这真是一块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福地啊!

伫立在将军祖屋的门前,逶迤的山峦托起喷薄的红日,日复一日,给人奋发的力量;环顾将军祖屋门口的荷池,荷叶亭亭,彩蝶纷飞,给人天地大美的向往。屋舍旁,我们抚摸着那棵900多年树龄的香樟树,光滑的树身透出琥珀般幽深的亮光,密织的叶子把天空糅成细碎的薄片。仰望,香樟树雄踞于天地之间,汲取大地的营养,腰杆挺拔,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精神意向的遐想。将军啊,那一定是你对家乡最深沉的爱恋,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