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圣地的守望者
——记第四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古田会议纪念馆
□记者 范波 黄俊 郭亦斌 通讯员 许兆山
9月12日,寻常的一天,刚刚获得第四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的古田会议纪念馆也和往常一样繁忙:刚从新疆出差回来的文物资料科科长陈发来顾不上休息,就一头扎进资料室寻找资料;古田会议会址、古田会议纪念馆、协成店等处,活跃着廖凤珍、廖丽芸、邹丹萍等讲解员忙碌的身影;古田会议会址保安负责人龚求凤时不时来到机房,查看监控……
古田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邱伟勤告诉记者,近年来,古田会议纪念馆紧紧围绕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铸魂圣地为目标,奋发有为,无私奉献,铸魂育人取得新成效。
打造精神高地 推动强根铸魂
古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精神高地。古田会议纪念馆建馆于1964年,2008年5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秉承“原汁原味保护旧址”的理念,古田馆坚持“生态办馆、节俭办展”的做法,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
副馆长洪武子告诉记者,古田馆尤为注重打造展览教育平台,在重要时间节点、配合重要活动,推出专题教育展览,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展览和朱德、粟裕、萧克、韩伟、张鼎丞、张宗逊等老一辈革命家生平事迹展。同时,积极打造全国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开辟“中央苏区廉政史”专题展馆,拓展了“红土清风”反腐倡廉新品牌。
近年来,古田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成为强军兴军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教育场所,先后有64个部队及院校在古田馆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或教学实践基地,和100多所大中小学校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同时,积极开展“古田会议精神万里行”活动,走进嘉兴南湖、西藏昌都等地和浙江、安徽等部队驻地。近5年来,古田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讲解接待近10万场次,古田圣地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功能和铸魂教育功能进一步凸显。
牢记使命担当 创新研究传承
今年5月,洪武子和陈发来编著的简明教材读本《走进古田会议》正式出版。100余页的读本把深奥的古田会议精神和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融汇于叙事过程,让读者能够快速、轻松地在革命历史中汲取营养。
《走进古田会议》只是古田会议纪念馆众多学术成果之一。建馆55年来,古田馆历经几代人的坚守,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自筹资金开展革命旧址群维修保护和学术立馆的路子。
在持续对拥有5处国保和9处省保单位的古田会议旧址群进行维修保护的同时,古田馆深入研究挖掘,编辑出版《古田会议文献资料》《见证古田会议》《军魂》等40多部党史书籍,在各大报刊、杂志、网站发表数百篇理论研究文章。与此同时,创新传播方式,利用网络、动漫、影视等载体,推动传播更加通俗化、时代化、年轻化。在此基础上,打造专业讲解团队和红色志愿讲解服务队、红色文物保护志愿者团队,成为全国红色宣传保护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永葆红土情怀 无悔奉献青春
成绩与付出总是相匹配的。近年来,古田馆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等殊荣。耀眼的成绩单背后,矗立着古田馆全体干部职工“默默无闻做奉献,一心一意为铸魂”的群像。
古田馆常年365天免费开放,成为全国博物馆界的一个特例。洪武子是漳州人,2012年通过公选考试进入古田馆工作后,克服了工作条件艰苦、与家人两地分居等困难,七年如一日以古田为家,除了处理各项日常事务,其余时间都用来开展采访调研、学术研究,每年还要义务讲解近百场;陈发来腿脚不便,但积极主导或参与丛书编撰、理论文章撰写;保卫科科长赖建辉、展陈科科长游宝富分别坚守岗位40年、30年;邹丹萍原来在文物资料科工作,主动回到宣教科一线;廖丽芸把业务时间都用来学习,成为高级讲解员,还当选省人大代表;全国优秀讲解员廖凤珍为了在全国讲解员大赛上展示闽西风采,推迟定好的旅游休假,在感冒发烧的情况下进入全国前30名;龚求凤担任古田会议会址保安负责人后,还自己学习讲解,成为义务讲解员……
这样的古田馆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用红色情怀践行着对党和国家的热爱,用心传播红色、用情打动观众,在最好的时代,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这片红色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