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和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明确,加快实施创新能力突破行动和实体经济“百千万”行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合理分工、有序转移承接,带动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联手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为推进闽西南产业迈向中高端提供强大动力。

【增强区域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依托叠加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的创新发展效应,带动我市围绕特色产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构建闽西南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开放型区域协同发展共同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鼓励山海协作创新平台优先落地山区,支持有需求的山区龙头企业在厦门、漳州、泉州与当地政府、高校院所共建山海科技协作创新平台;支持厦门大学龙岩产教融合研究院、龙岩市厦龙工程技术研究院、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龙岩市科技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联手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在集成电路和光电产业方面,促进万利达等重点企业与武平新型显示园区上下游产业合作衔接、联动发展,带动新型显示产业链高端化、高附加值化。推进龙岩海峡(连城)光电产业园区建设。

在汽车与零部件产业方面,依托龙岩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岩高新区)、龙州工业园区等各地市的产业集中区,打造东南沿海地区汽车制造业重要基地。

在高端智能制造业方面,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型化、智能化、新能源、节能型工程机械新品种,辐射带动泉州、三明、龙岩等周边地区配套零部件的发展,打造我国重要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推动龙岩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装备产业和污水处理设备产业向赣粤边界延伸,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型环保工程总包产业集群。等等。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推进厦钨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龙岩南方稀土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三明稀土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家级离子型稀土重要生产、研发及应用产品基地。

现代物流产业方面,加快龙岩区域性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助力全省打造连接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基地。

此外,《规划》对我市的纺织鞋服产业、旅游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出要求。

【推动跨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推进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引导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三明、龙岩地区转移,建立生产基地,布局配套企业,推进流域产业有序转移和优化升级,推动上下游地区协调发展;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推动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合作平台建设,落实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提升厦门龙岩山海协作经济区、武平(思明)高新产业园区等共建园区发展水平。

【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协同发展】聚焦发展重点产业,支持龙岩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融合),带动闽西南军民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区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与军工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建设军民融合创新平台,推进龙岩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院建设,开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