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台《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满满的“龙岩元素”跃然纸上——

讲好闽西南协同发展的闽西故事


日前,省发改委发布《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发展规划》(以下称《规划》),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发展定位、主要目标、空间布局、重大任务和协同机制等。这份《规划》充满“龙岩元素”,为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规划》有哪些重要的“龙岩元素”?近日,记者进行了一番梳理。

2025年实现区域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

推进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是上世纪以来我省着力推进的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多年来,闽西南各地积极开展了双边多边、多层次、多形式的区域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新的发展特点和条件变化,省委赋予经济协作区新的时代内涵,加快建设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推动区域融合发展朝着更深、更广、更紧密的方向前进。

闽西南协同发展区涵盖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龙岩市,陆域国土面积6.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面积的55%。2018年常住人口2317万人,占全省58.8%,城镇化率67.1%;地区生产总值21954亿元,占全省6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万元。

《规划》期限为2018-2025年,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到2020年,协同发展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快捷联通,网络化、集约型城镇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厦漳泉都市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8%以上,经济总量达2.6万亿元以上。到2025年,人口经济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城乡发展格局更加优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左右,区域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达到3.64万亿元左右。展望2035年,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本版文字由记者石芳、曾志明,通讯员刘翩翩采写;漫画均由王耀辉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