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迟到席主持会议”的启示
□ 赖志雄
日前,听一位曾经当过县级干部的同志讲了个“坐在迟到席主持会议”的真实故事。他说:召开会议时一些干部总是姗姗来迟,而且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上任伊始,他就宣布在会场的某个角落设立“迟到席”,今后凡出席会议迟到者,一律坐在“迟到席”。事有凑巧,某天这位领导在上班途中遇到一起车祸,交警临时封路半个多小时,为此主持会议迟到了。进入会场后,他不是奔主席台而去,而是直接坐到“迟到席”上。
这次会议电视台录了像,当晚新闻播出,其女儿看到这样一个奇葩镜像时,不解地说:“这地盘,您官最大,可以向与会者说明原因,不用丢人现眼坐在‘迟到席’主持会议。”这位领导回答说:“制度面前一律平等,我也不能例外。”
“制度面前一律平等”说起来轻巧,-但做起来并非易事。现实中,有个别领导在制度面前没有把自己摆进去,对别人的一点瑕疵都不放过,而对自己却听之任之,工作中不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而是以“声”作则“我的地盘我做主”,爱怎么着怎么着,规章制度、党纪法规在其看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日久天长,一些制度就成为“稻草人”“纸老虎”,没有一点执行力。
“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可以说,现在我们最不缺的就是制度。人们清楚地记得,党的十八大之前,为了遏制公款吃喝不知下过多少文件、规定、办法、实施意见,可是吃喝风还是甚嚣尘上、愈演愈烈。但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一个“八项规定”就有效遏制了“四风”问题,包括积弊很深的公款大吃大喝。究其原因,就是过去我们在执行制度时不坚决、不彻底,存在弹性、留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导致有规不依的有之,标准多重的有之,变通规避的有之,奖惩不明的有之,制度变成“花拳绣腿”,形同虚设。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管党治党由宽松软到严紧硬,各级领导干部要像“坐在迟到席上主持会议”的那位领导一样,在执行规章制度中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口服心服,制度才有权威性、严肃性和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