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企业+”引领绿富共赢
■龙媒体记者 周千炜
通讯员 陈丽媛 兰明桂 邹政生
近日,在上杭县白砂镇和康共富林场的林下种植基地,嫩洋村村民罗昭辉正在查看骨碎补苗的生长情况。他告诉记者,过去这片林子基本没有收益,流转给共富林场种植黄精、骨碎补后,村民以林地入股成为“股东”,租期30年,由村集体统一分配,预计可年增收五至六万元。像他这样参与林地流转的村民在嫩洋村已有不少,全村流转林地面积超过3000亩。
这片郁郁葱葱的林下基地,由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福建和康药植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企业创新实施“六个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供苗、培训、管护、采收、加工和销售,将分散的林农有效组织起来。农户不仅可获得林地流转租金,还能通过参与种植、管护、采收等环节获得劳务收入,实现“土地流转+务工收入”双渠道增收。
“我们合作社先将村民的零散林地整合成片,让大家以林地入股变成‘股东’,再和企业签订种植订单。”上杭县白砂镇上早康村党支部书记严金传向记者介绍这一共富模式,“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还签了保底收购合同。市场价高于保底价时,溢价部分的80%返还给种植户。这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集体经济也就被激活了。”
科技赋能是共富林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企业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深度合作,攻克蕨类药材“成苗难、长势慢”的技术瓶颈,育苗周期从8年缩短到1年半,成活率从30%大幅提升至85%,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科技的支撑让林下种植从“靠天吃饭”转向“靠技增收”。
“我们企业通过‘共富林场+国有林场’模式,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促进共同富裕’的精神要求落实到实处。企业租赁国有苗圃建设育苗中心,流转林下空间打造示范基地,每年为国有林场增收超300万元。同时带动12个村500多户农户发展种植中药材,真正把产业链留在青山绿水间。”福建和康药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赖瑞英表示。
今年以来,上杭县充分利用“共同富裕试点县建设”契机,积极探索“共富林场”发展新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的多维联动,推动白砂和康共富林场实现“不砍树也致富”的绿色转型,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互促并进、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目前,上杭县白砂和康共富林场已带动上杭全县发展骨碎补、淫羊藿等林下中药材种植8000余亩,培养本土种植技术能手200余人,形成了“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的辐射效应。从种苗繁育到标准化种植,从精深加工到品牌销售,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绿水青山间不断延伸,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这也是该县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乡村治理效能和共同富裕实效的基层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