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作用 推进改革创新

市人大代表建言龙岩“十五五”规划编制


本报讯(通讯员 王云鹏 黄芳)为高质量完成龙岩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央及省委、市委部署,组织全市人大代表深入基层听民意、献良策。现摘录部分代表结合专业优势提出的意见建议。

陈冬枚代表建议:创建龙岩区域性大数据算力中心,实现“东数东算”。因为龙岩具备核心发展条件,即区位毗邻长三角、珠三角,年平均气温21度,当前电力供应充足,未来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错峰优势将更突出。此外,可依托美团、字节跳动等互联网“龙岩军团”乡贤资源,吸引其率先布局。

陈龙裕代表建议:采用“基金+产业”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与项目,加大创新企业、县域重点产业链融资支持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转移支付机制,对下放基层的事权配套相应财力,弥补基层财政缺口。加快国企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以市场化经营提升核心功能与竞争力。

范琳云代表建议:将中心城市南部新城土地收益、增值税实得收入结算奖补等政策红利落实到新城集团,同时整合注入市属国企股权及资源,提升其资产质量与经营实力。协调新罗、永定两区,推动区属国企股权或优质资产注入,促进市、区两级国企在资源、业务、管理上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共赢格局。

张起凤代表建议:名城保护方面,加大历史建筑修缮资金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推进古城水电、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改善;强化数字赋能,建立古城三维数字档案,培养古建筑修缮与文化研究专业人才。产业上,扶持特色农业,推动长汀河田鸡、槟榔芋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完善电商配套以拓宽销路。生态领域,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发展生态旅游。民生方面,加大乡镇教育、医疗投入,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陈益荣代表建议: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资产,打通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转化路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开发,提升生态产品溢价,促进生态治理、生态农业与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开展生态产品宣传推广,提高公众认知与消费意愿,同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保障产品安全。

林志国代表建议:聚焦民企融资“两端难”问题,由政府牵头建立中小企业“类上市”培育体系,推动民企规范财务、公开经营信息,夯实融资信用基础。组建协调专班,常态化对接民企、银行与中介机构,梳理需求,破解堵点。建立政策落地督查机制,将银企对接成效纳入考核,把“口头支持”转为“实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