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归雁 』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甄直

国庆节长假回了趟农村老家,看到几组热闹的镜头:不少豪车停靠在小别墅门前;原本静谧安宁的乡村,也不止只有老人家在榕树底下、屋沿边八卦了,还有一些青壮年悠闲地来回穿梭,增添了不少活力;更令人瞩目的是婚宴、寿宴、满月宴......爆竹不断,热闹非凡。

村里的大伯说,别看现在车来人往,等过了节日,该走的都走了,乡村很快恢复宁静,除了鸡鸭狗叫声,用沉寂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剩下的大都是老人,缺少生机。大伯的话虽然有点“言重”,但话糙理不糙。都说乡村振兴,乡村到底怎样才能振兴?笔者认为关键还是在人。若说产业是乡村的“筋骨”、文化是乡村的“灵魂”,那人口便是撑起乡村发展的“脊梁”。

当下,不少乡村出现“空心化”困境,青壮年外出务工、人才留不住,即便有好山好水好产业,也因缺人经营而难以盘活,尽管当地政府一直强调“打工不必远方,家门口就能上班”,可是都很难奏效;尽管在家千日好,出门步步难,人家还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要去看看”。可见,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鼓励“人口回流”,而是要让“归雁”,也就是返乡者成为带动乡村发展的主力军。

毋庸置疑,近年来,各地出台政策吸引人才返乡,有的提供创业补贴,有的搭建就业平台,有的解决子女教育问题,让不少在外打拼的人看到了乡村的机遇。但“引得来”只是第一步,“留得住、用得好”才是关键。

据报道,目前,龙岩的各县(市、区)都有不少的“新农人”,他们返乡后利用电商平台把家乡的新罗花生、连城地瓜干、武平百香果、长汀豆腐干等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不仅自己成为网红,还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这些网红其实就是“头雁”,他们用实干证明自身的价值,也为乡村振兴带来动力。显而易见,返乡人口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的“引擎”,乡村振兴不可或缺。

乡村振兴必须要留住人口,同时还要培育人才,尤其要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要针对返乡群体开展技能培训,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电商运营、乡村治理等本领;要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让有想法、有能力的人能在乡村找到用武之地;还要营造尊重人才、服务人才的氛围,让返乡者感受到“家乡的温度”。唯有如此,才能让更多“归雁”扎根乡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让乡村因人口的振兴而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