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底蕴厚实 生态文明彰显
——“十四五”我市全面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龙岩样板
■龙媒体记者 邱慧颖 通讯员 陈健
记者近日从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等部门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全市主要流域I-II类优质水比例由2022年的50%提高到2024年的86.8%,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空气质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水土流失治理长汀模式入选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案例,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创新举措写入国家深化林改方案,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龙岩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选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龙岩地质公园获批世界地质公园;
......
一张张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五年来闽西大地上日益充实的绿色生态“宝藏”厚积薄发。
“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目标,坚实走绿色发展之路,坚定打好“绿色生态牌”,致力打造生态家园、美丽龙岩。
“长汀经验”为典型,治理修复齐头并进。“十四五”以来,我市久久为功拓展提升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实施文亨田心铁矿废弃矿山综合整治等一系列重大生态项目,涵盖矿山森林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等领域,扎实推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深层治理;同时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苏区国土绿化试点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五年来,全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1万亩,2024年水土保持率相比2020年提升近0.41个百分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成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全国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典型,长汀入选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上杭获评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
“武平经验”为代表,改革创新双管齐下。“十四五”以来,我市不断拓展林改“武平经验”,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建设为抓手,深入探索实施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业碳汇工作机制、林业金融服务、林业经营机制、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机制、司法护航生态机制等“六大创新”,林改成效显著、亮点频现。其中,首创森林碳汇赔偿和水土保持司法碳汇机制,生态修复司法实践基地入选最高法示范基地;武平林业金融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获评全国“两山银行”十大优秀案例;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九龙江森林生态指数保险试点落地龙岩。五年来,全市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84.56万亩、林权流转221.3万亩;入选国家“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制定出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类试点指导意见,完善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开展排污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市场交易,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升生态品牌价值。2021年以来,全市排污单位排污权指标受让交易866笔、交易金额10246.2万元,出让交易755笔、交易金额10729.6万元;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4.6%,超序时完成省下达任务。
多维要素为保障,服务协作齐心合力。“十四五”以来,我市紧抓关键重点要素,构建起多维保障体系,不断巩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
谋划规划先行。坚持以治理带动项目建设、以项目促进污染治理,每年均谋划实施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如谋划并建成运营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中心城区基本实现新增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在规划上下功夫,力促绿色产业发展,编制完成“十四五”绿色电力发展规划,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34家、能效领跑标杆企业3家。服务防治提效。通过专门组建环评要素保障专班、推行环评与排污许可并联审批新模式等,极大提升审批效率,并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十四五”期间向上争取生态环境专项资金达26.27亿元,靠前服务推进全市重点、重大生态项目落地,以项目支撑生态环境改善;为巩固治理成效,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做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累计实施攻坚项目987个、完成投资417.78亿元。联动协作拓展。积极主动融入闽西南、与广州对口合作、与厦门山海协作等区域性合作,强化跨区域生态协作,特别是建立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签订实施闽粤两省第四轮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等,共同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我市将继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在更高标准更高水平上推进“十五五”绿色生态文明发展,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
记者手记
“十四五”期间,我市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高“塔尖”,以“治理修复”“改革创新”“多维保障”三者相辅相成为实“塔基”、相得益彰为强“塔身”,建造起一座绿水青山底色日益明亮、“金山银山”成色更加充足的绿色“金字塔”。未来,我市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让屹立于闽西大地上的这座绿色“金字塔”内涵不断丰富、光彩愈发夺目,持续赋能老区高质量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更多龙岩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