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让老区人民更幸福
■龙媒体记者 张清艳
秋日的闽西大地,层林尽染间跃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中心城区路网纵横交错,串联起现代化产业园区与宜居社区;县域乡村里,特色农业基地连点成片,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红色旅游线路上,游客循着革命足迹感悟初心,带动沿线群众吃上“旅游饭”。
“十四五”以来,我市锚定革命老区共同富裕“龙岩实践”目标,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城乡建设品质,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2024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7%,中心城市主城区建成面积达71.24平方公里,较2020年扩大5.51平方公里,城市路网密度达8.73公里/平方公里,绿地率达41.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提高7639元,年均增长8.1%,一幅城乡共荣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科学规划引领
筑牢发展空间根基
走进龙岩中心城市北部新城,福建龙净环保生产车间内机械臂有序运转,龙特电子二期项目生产正酣,厦龙标准化厂房二期、和盛高科闽电盛元分公司数字化产业项目等建设热潮涌动,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这座快速崛起的产业新城,正是我市聚焦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与辐射力的生动注脚。
“十四五”以来,我市紧扣市委市政府“打好五张牌、建设新龙岩”工作思路,深化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全力构建“三纵两横多中心”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全面启动中心城市南部新城、北部新城规划建设,加快新罗未来城、银雁新城、龙翔、高陂等片区开发;同时,大力实施城乡品质提升行动,累计新改建城市道路208.8公里、供水管网74.05公里、雨污水管网523.82公里,新增绿地140.26公顷、公共停车位7612个,改造提升老旧小区513个,建成安置房18762套。
在交通建设上,我市深入开展畅通工程建设三年滚动计划,加快补齐城市主、次干道,加密城市支路网,中心城区“一环六纵六横”主路网格局持续完善。目前,红田路三期等项目有序推进,龙岩大道四期、天马西路二期、犀牛路南延伸段、金鸡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已建成投用。同时,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高质量建成园田塘蓄洪湿地、奇迈山海绵步道等项目,海绵城市示范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相关经验获住建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壮大县域实力
激活城乡融合动能
连日来,前来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追寻红色足迹,感悟长征精神的游客络绎不绝。“现在游客特别多,很多都是一家人一起来。游客多了,我们村的农家乐、民宿生意也火了,去年旅游收入直接突破1000万元!”中复村村委会副主任钟椿源说起这些,脸上满是藏不住的喜悦,而这正是我市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以来,我市立足各县(市、区)资源禀赋,推动县域经济“一县一特色”发展,让特色产业成为连接城乡、带动增收的纽带。
新罗区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市建设上持续发力,加快建设“首善之区”,连续五年入选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双百强”区;永定区深入实施“1334”发展战略,推动快速通道三期、莆永高速坎市互通等项目竣工通车,加速融入中心城区发展。
上杭县锚定“三个先行示范”目标,实施“六大战略”,成为原中央苏区县中唯一的全国百强县。
武平县聚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经济发展、文明城市创建,入选2022年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2021年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蝉联省级双拥模范县“五连冠”。
长汀县加快打造生态优美、文化繁荣、百姓富裕的闽西活力副中心,入选2022年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连城县推进北部动车新城、东部景区新城、西城新区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连续多年入选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漳平市在两岸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中厚植优势,加快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龙岩样板。
促进共同富裕
书写老区幸福答卷
金秋时节,武平县岩前镇东峰村的花生迎来了丰收季。“今年村里花生种植面积达2300亩,预计总产量突破575吨,产值超1380万元。”种植户罗月琼脸上的笑容,映照出我市探索革命老区共同富裕“龙岩实践”的扎实成效。“十四五”以来,我市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乡村既有“颜值”又有“产值”。
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培育壮大经营主体,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5家,全市注册家庭农场215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039家。漳平、连城入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长汀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在乡村建设上,加快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建设和公共设施提升,新改建农村公路1631公里、农村危桥242座、安全生态水系361公里,完善村道安防工程839公里,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6.5%;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完成578个村整治;创新推行“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探索实施乡村振兴“六个共富”模式,“一县一片区”“供销农场”等创新做法在全国推广。
此外,我市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经验获国家推广,新培育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2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镇)160个。2021年以来,我市新培育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5个、“一村一品”示范村130个,创建省级以上产业强镇12个。预计2025年,全市七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将突破1260亿元,年均增速7.1%,革命老区共同富裕的“龙岩实践”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记者手记
从城市路网的延展到乡村产值的攀升,从红色旅游的火热到现代农业的兴旺,龙岩用城乡共荣的实景,让革命老区的共富脉搏迸发出强劲动能。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龙岩将继续锚定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持续提升中心城区承载力、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让革命老区的城乡更宜居、产业更兴旺、群众更幸福,奋力书写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