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青年+科技+产业 』深度融合

——我市持续吸引青年科技人才扎根龙岩、建功新时代


龙媒体记者 罗玉文 通讯员 邱柏茂

金秋时节,闽西大地硕果盈枝,青春力量澎湃涌动。

10月11日,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新材料领域主擂台赛将在龙岩重磅启幕。这场全国性赛事,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共同主办,共青团福建省委、龙岩市人民政府承办,正以“揭榜攻关”为纽带,汇聚全国新材料领域青年英才围绕13项关键技术榜题竞技比拼,不仅是新时代青年科创实力的集中展示,更成为龙岩市引才聚智、推动“青年+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龙岩市近年来始终坚持“党管青年”原则,锚定“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全面落实省委组织部“人才兴链”行动,纵深推进“才聚龙岩”计划。面对山区城市在城市功能、财力支撑、产业体量、科研机构布局等方面的先天制约,龙岩市聚焦县域重点产业链,打破政策壁垒,探索形成更开放、更精准、更灵活的人才服务体系,让青年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产业是人才扎根的“沃土”,平台是创新建功的“舞台”。如今的龙岩,已培育起一批新材料规上企业,构建起锂电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含氟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五条特色产业链——其中稀土新材料产业集群、上杭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持续释放。同时,龙岩市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有色金属产业研究院、福建省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相继落地,依托金龙稀土、紫金矿业、德尔科技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为青年科技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支撑。

为让青年人才“轻装上阵”,龙岩市做实“引才进企”文章,把服务送到人才心坎上。在中心城区北部新城“未来城”这一青年友好板块,共青团龙岩市委指导设立“青训人才驿站”,推动园区岗位信息库与本地大中专院校人才资源库“零距离”对接,实现“岗位找人”精准匹配;围绕就业友好、成长友好、家庭友好“三大维度”,制订青年友好企业评价标准,评选三批次共30家青年友好企业;指导市青联、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立“青联驿站”,常态化开展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沙龙、投融资路演、科创能力培训等活动,引导更多青年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

更具吸引力的,是覆盖人才全周期的政策保障。龙岩市探索形成青年发展“1358”工作机制,构建起涵盖青年人才引育、研发支持、金融服务、项目落地的全链条政策体系。针对本次新材料领域主擂台赛,我市更是拿出“真金白银”的专项支持:擂主团队将直接认定为市级D类人才,可享受“校聘企用”双薪机制、最高100万元“拨改投”创业资金、3000万元信用贷款、1000平方米场地5年免租等政策,并在住房安居、子女教育、便捷服务等方面提供“一站式”保障,让青年人才在龙岩安心创业、舒心发展。

数据见证成效:近三年,岩籍青年返乡就业创业人数年均增长30.3%,累计回引7350人,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年均增长36.4%,累计回引752人;获评省产业领军团队11个,数量居全省第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从2020年的55家增至22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5家增至24家,实现翻两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55家增至529家,总量实现翻番。

记者手记

一场国家级的重磅赛事,缘何落地龙岩?这背后是龙岩展现出强劲的创新集聚效应,具备显著优势:产业基础扎实,集群发展态势强劲;创新资源集聚,科研平台支撑有力;政策体系完备,招才引智力度空前;赛事服务精准,成果转化通道顺畅......如今的龙岩,正以赛事为窗、以政策为基、以产业为翼,让越来越多青年科技人才在这里扎根成长、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