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传承历史火种,坚持敞开山门,拥抱世界,更高水平打造近海开放型城市——

开放龙岩的“蓝色特质”


■龙媒体记者 王尚华

在龙岩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一方镌刻着“王景弘故里”字样的石碑静静矗立。

王景弘,这位与郑和结为挚友的明代航海家,从九龙江畔的山村走出,创下八下西洋的壮举,也为向往开放、向海图强的龙岩留下一枚清晰可见的历史火种。他的航海日志里,曾记载龙岩产的樟木因耐腐防虫,成为船队船舶修缮的重要材料;而随船队归来的香料、宝石,也沿着汀江商道进入闽西山区。这种“双向奔赴”的贸易雏形,为龙岩这座山城埋下了对外开放的基因。

龙岩虽处群山环抱,但追溯历史,早已通过九龙江、汀江航运与海洋文明相连。由此,也更能理解龙岩的蓝色特质:龙岩是沿海联结内陆的交通要地,是对外开放的闽粤赣边生态型经济枢纽。蓝色代表未来与希望,象征着龙岩老区人民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精神品质。

向海图强

山区城市成为“外贸百强”

六百多年后,王景弘的远洋梦想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作为福建唯一入选“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的山区地市,龙岩2010年以来已累计10次获此殊荣,用数据书写了“山门大开天地宽”的奇迹。数据显示,2024年,龙岩进出口总额达461.9亿元,同比增长10.4%,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出口额243.8亿元,同比增长21.7%,增速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龙岩市外贸进出口29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7%。

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市场版图的持续扩张。以博大胸怀拥抱海洋,龙岩积极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融入国际大循环,在世界经济版图中找坐标,更高水平打造近海开放型城市,如今已与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紫金矿业等一批企业“借船出海”,将“龙岩制造”“龙岩技术”带向全球。

据市商务局外贸科数据,2024年,龙岩对包括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额达89.8亿元,约占全市出口额的37%;对欧盟出口额达41亿元,约占17%。与此同时,对相关APEC经济体、RCEP成员国、拉美国家等也都有较好的出口业绩。值得关注的是,“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产品正成为出海新势力:2023年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出口1.4亿元,激增611.8%,首次超过“老三样”(服装、家具、家电)。

山海交响

打开内外联动发展新空间

龙岩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面向沿海、连通内陆,是福建沿海的“次一线”城市,也是沿海城市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征程中,龙岩接续打造闽粤赣边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高标准打造区域文旅康养消费中心,深耕开放合作的新蓝海,打开内外联动发展新空间。

近年来,乘着一系列的政策东风,抢抓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向东,龙岩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与厦门共同打造新时代“老区+特区”山海协作典范,让老区的红色底蕴与特区的开放活力交融激荡;向南,龙岩深化广龙对口合作,与广州携手打造新时代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典范,在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综合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评估得分居全国20对结对城市第2位。

当前,广龙对口合作和厦龙新时代山海协作正朝着更深层次发展。今年8月18日至20日,龙岩市党政代表团先后赴厦门开展山海协作、赴广州开展对口合作,并在厦门、广州揭牌两块“科创飞地”——厦龙山海协作科创园、广龙对口合作科创园。其中,厦龙山海协作科创园吸引紫金矿业、龙净环保等首批27家龙岩企业入驻,汇聚731名研发人员;广龙对口合作科创园首批15家企业入驻。

“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近年来,龙岩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深化龙台经贸对接合作、社会人文交流、融合制度创新,打造了“海峡客家”“大陆阿里山”“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海峡两岸棒球文化节”等龙台合作品牌,奋力在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展现新作为。现有漳平台创园、上杭台创园两个国家级台创园,漳平台创园连续八年在全国考评中获得第一。

海纳百川

敞开大门 拥抱世界 共向未来

客家文化与闽南文化在龙岩这片土地上交融并蓄,孕育了龙岩老区人民开放包容、敢闯敢拼的独特品质,赋予龙岩开放发展的潜力、热力。

近年来,龙岩人始终敞开大门谋发展,全力推进龙岩新机场、龙龙高铁等项目建设,提升交通枢纽能级,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龙岩人以“五湖四海”的气度喜迎八方游客,与中央红军长征路沿线13个市(州)共同发起成立“红色宣传联盟”“红色旅游联盟”,持续深化“百万老广游龙岩”“百万A萌郎游龙岩”“百万阿拉游龙岩”等活动。龙岩人以求贤若渴的诚意广纳优秀青年才俊,持续推进“才聚龙岩”行动计划,吸引大批青年来岩就业创业,不断汇聚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合力。

海纳百川的另一面则体现在勇闯天下、拼搏奋进的精神上。历史上,龙岩走出的近代著名侨领胡文虎、王源兴、陈性初等“下南洋”创业发展,在支援祖国抗战、投资家乡建设作出突出贡献。近年来,龙岩涌现了林丹、石智勇、张湘祥、何雯娜等奥运冠军;逐梦数字蓝海,勇于创新,龙岩人创建了字节跳动、美团等一大批知名互联网企业,让龙岩智慧在“云端”绽放光芒。

蓝色特质催生出开放龙岩,更加开放的龙岩彰显出更加鲜明的蓝色特质。犹记得,2022年4月29日上午,75030次“红古田号”中欧班列从上杭火车站开出,驶往俄罗斯莫斯科,成为闽西革命老区开行的首趟跨国货物列车。昨日记者又从龙岩海关获悉,今年以来龙岩对外贸易喜讯频传:全市首家食品企业通过海关知识产权备案;冻干肉类宠物饲料在全省首次出口,锂离子电池、氨水、氟化锂晶体在全市首次出口,龙岩茶叶首次出口尼泊尔......

站在新时代的渡口回望,王景弘当年播下的开放种子,已成长为参天大树。从15世纪的帆影到21世纪的班列,从单一商品贸易到各类商品出海,龙岩人用蓝色特质描绘了一幅山区城市的开放图景,在全球化浪潮中书写独特篇章。正如那艘曾穿越印度洋的古船,今日龙岩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敞开山门,拥抱世界,驶向更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