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铸就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底色——
金色产业闪耀闽西
■龙媒体记者 郑雪芳 通讯员 赖祥生 梁冬平 郑嘉雯
上杭紫金山金铜矿调度中心,无人驾驶铲运机在井下精准作业,实时画面跃然屏上;长汀稀土工业园里,金龙稀土15000吨钕铁硼磁性材料生产线有序运转,熠熠生辉;龙岩高新区(经开区)龙工龙岩基地厂区,成排的装载机、挖掘机整装待发,气势如虹......闽西大地,处处涌动着金色活力,正以“金色产业”为笔,将宝藏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让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进现实。
金色家底 厚基蓄势
金色是我市发展最亮眼的成色。作为福建省重要的矿产资源“宝库”,全市已发现各类矿产64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18种,其他矿产43种。无烟煤、铁矿、锰矿、铜矿、钼矿、金矿、稀土、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脉石英、水泥用灰岩、制灰用灰岩、粉石英、高岭土、膨润土等14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省首位。其中,锰矿保有资源储量约354.17万吨,铁矿保有资源储量约4.3亿吨,铜矿保有(金属量)资源储量约291.5万吨,金矿保有(金属量)资源储量45.04吨。
一个个“重量级”矿床,构成了龙岩的产业基石。上杭紫金山是全国著名的金铜矿区,截至2024年12月底,保有金矿(金属量)资源量33.83吨,保有铜矿(金属量)资源量229.23万吨;马坑铁矿是我省第一大铁矿,铁矿石保有资源量3.3亿吨,2024年批准的铁钼矿采矿许可年生产规模达1030万吨,生产规模位居全省第一;东宫下高岭土矿保有高岭土资源量3028万吨,属全省保有资源量最大的高岭土矿山,是全国重要的陶瓷原料生产供应基地。
我市还坐拥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古田会议旧址群、连城冠豸山景区等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长汀红色旧址群景区、梁野山景区、连城培田古村落景区等10个国家4A级景区,还有50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汀)和16处(124个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绿、古三色交汇,为“金色产业”注入多元内涵。
金色产业 多元赋能
依托“金色家底”禀赋,我市深挖资源潜力,推动一二三产特色产业蓬勃发展,构建起以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为主导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进,特色农业、文旅品牌多元支撑的金色产业生态格局。循着资源转化的路径,有色金属产业率先打响“金色招牌”。走进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的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阴极铜生产如火如荼。依托金、铜等资源优势,我市基本形成了以紫金铜业为龙头,“铜矿开采、冶炼—铜加工—下游加工应用”的铜产业链条;依托紫金山金矿资源,形成了以紫金矿业黄金冶炼公司为龙头的“金矿开采—冶炼—深加工”产业链;稀土产业聚焦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三条产业链,形成5000吨稀土分离、1.8万吨钕铁硼永磁材料、5万吨稀土石油裂化催化剂的年产能。今年1-8月,有色金属产业增加值比增4.6%。
机械装备产业聚集387家规上企业,培育出龙工集团、福龙马、龙净环保等一批“龙字号”龙头企业,形成工程机械、专用车、环保装备三大产业集群。值得一提的是,龙岩专用车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四位,荣获“中国专用汽车名城”称号,成为全国重要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
新材料产业已初步形成锂电新材料、稀土新材料、含氟新材料、半导体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等5条产业链。今年上半年,全市新签约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项目30个,总投资90亿元,为加快构建产业集群注入新动能。
金色产业还向农业、文旅延伸拓展。在农业方面,畜禽、蔬菜、果茶、薯业、林竹花卉、食用菌、渔业七大特色优势产业齐头并进,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武平百香果、长汀河田鸡、连城地瓜干等十大特色农产品香飘四方,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色果实”。文旅领域,以“古田红色游、永定土楼游、长汀古城游、丹霞温泉游、休闲生态游为代表的‘五大游’品牌”持续发力,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闪亮名片。
金色硕果 惠民兴城
新罗区连续六年跻身全国百强区榜单;上杭县连续九年稳居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十强县”,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文旅经济也以“金色热度”吸引八方来客。福建土楼永定初溪景区内,晒秋场景美如画;长汀古城的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织......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达3729.02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372.16亿元,同比增长13.5%。
2024年,在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龙岩人均GDP跃居第一,达12.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第二位。一组组亮眼数据,印证了金色产业发展的“含金量”。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民生福祉“成色”更足。近年来,我市持续打响“大爱龙岩”新时代精神文明品牌,为独居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医”上门服务,为困境儿童搭建“护蕾课堂”,为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为困难群众开通就医“绿色通道”......通过“一群人温暖一座城”“微心愿认领”等创新机制,全市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0.81万场次,发放补助资金14.95亿元,惠及群众802万余人次。我市连续三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连续六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城市发展既有产业腾飞的“速度”,更有民生关怀的“温度”。
红色基因历久弥新,金色浪潮奔涌向前。如今的闽西,正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金色产业为纽带,串联起产业升级、县域繁荣、民生幸福的发展链条。从“地下宝藏”的深度开发,到“地上繁荣”的全域绽放;从经济数据的稳步攀升,到群众脸上的幸福笑容,金色产业正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托起革命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持续书写更加精彩的龙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