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教育强市』二十七条措施 厚植育人为本根基
——我市施行『教育强市 』战略三周年综述
■龙媒体记者 高秀珍 通讯员 冯宝庆 林龙杰
龙岩市入选第二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漳平市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等5个全国荣誉;
“红古田·红故事”系列思政课等4个项目获全国推广;
“数字驱动教育新生态改革”等3个经验做法在全国交流会议上交流;
“精准把握‘四个减负增效’督导”等5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
一组组亮眼的工作成绩,是我市自2022年9月全市教育发展大会召开以来,实施“教育强市”战略的真实写照。
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党之大计。龙岩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一号民生工程”来抓,出台《龙岩市实施“教育强市”战略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教育发展纳入区域高质量发展核心议题,全市各级各部门主动围绕“教育强市”战略27条措施搭平台、强保障、优服务,形成“目标一致、行动同步、力量聚合”的工作态势,推动教育事业从优到强,向“质”而行。
党建领航:让思政立德融入育人铸魂全过程
我市始终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起党政“一把手”挂帅、党委分管领导统筹协调、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的教育工作推进机制。2022年以来,市委主要领导每年定期召开全市高中校长座谈会。目前,全市310所独立法人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完成率达100%。
思政育人结出硕果。龙岩学院被确认为全省“行见八闽”大思政课西部片区研学实践圈牵头单位,建设龙岩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22个,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建设启用“家校协同育人平台”,成立24个市级学校家庭教育工作室,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
人才筑基:让良师方阵撑起“教育强市”脊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拓宽教育人才引进渠道,我市组织赴北京师大、东北师大等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共引进169名教育类人才。2022年以来全市招聘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3900余名。
“龙岩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和优厚的待遇,引进人才的子女属于第一批政策性入学第一梯队的政策更让我能安心从教。”2023年岩籍引进人才、龙岩一中锦山学校教师林纯玲表示。
“龙岩给的安家补助和公积金贷款提额政策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我打算长期扎根。”2022年人才引进生、龙岩一中教师苏少华说。
林纯玲与苏少华正是我市教育系统“筑巢引凤”的代表。2022年以来,我市制定下发《龙岩市教育类引进生管理办法(试行)》,累计发放一次性安家、生活、购房补助等2600余万元;制定下发《龙岩市基础教育紧缺急需学科人才生活津贴管理办法》,累计发放生活津贴91.2万元,用“真金白银”吸引优秀人才来岩从教。
外引的同时,内育持续完善。制定《龙岩市名校长、名师工程实施方案》,评选龙岩市第三届名师325名、名校长18名,首届名班主任40名,成立342个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3个龙岩市“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4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
教师待遇的“暖心账”更让队伍稳下来。近三年,各县(市、区)、市属本级认真落实公办中小学年度考核奖的财政保障比例高于公务员10%;2900余名优秀教师和名师名校长,享受中心城区免费乘坐常规公交车辆、市域内国有A级景区首道门票免费等优待政策......
此外,我市还通过优化教师编制资源配置,打破层级与区域限制,近年来已从市级及部分县(市、区)统筹近1400名事业编制,定向调剂至生源流入多的地区。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2022年以来交流教师累计达5100余人次。
均衡提质:让“家门口的好学校”从愿景变实景
“以前总担心划片学校教学质量跟不上,总怕孩子起步就落后。如今龙岩莲东中学龙钢分校一挂牌,教育的顾虑没了。”该校七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龙岩“总校制”办学的民生温度。
作为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核心抓手,我市创新推行“135”紧密型“总校制”办学模式改革,形成“全域统筹、全链融合”的优质教育生态。全市纳入“总校制”改革的学校共100所,连城县、龙岩市实验小学入选省“总校制”办学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
在学前教育领域,把普惠与优质拧成一股绳。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4.76%,73所公办园开设103个托大班,10所公办园领办托育园,小区配套幼儿园已开园18所,满足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学”“上好学”的愿望。
跨区域合作更让优质资源“动”起来。着力打造“老区+湾区+特区”教育合作机制,广龙两地教师累计互访交流2249人次,1700名学生开展研学实践,签订厦门龙岩新时代教育山海协作协议,选派94名教师、校长赴厦门学校交流挂职。广州市34所学校、厦门市33所学校与龙岩市学校结对,实现全域、全学段覆盖,打造革命老区教育对外合作典范。
创新赋能:让“优质配套矩阵”激活教学内生动力
龙岩师范附小四年级(6)班的科学课上,科任老师通过AI将课本封面上的歼-10C、歼-16和歼-20三架歼击机生成动态三维模型,栩栩如生的立体战机“飞入”课堂。“智慧校园的建设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高效,通过趣味化、生活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该校校长赖丽华说。
当前,我市已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班班通”全覆盖。龙岩一中锦山学校等6所入选省级智慧校园试点校,龙岩市实验小学入选“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形成“点上突破、面上推广”的良好态势。
创新改革,一直是龙岩教育不懈奋斗的方向。除智慧校园建设外,我市在教育支撑机制、教研能力建设、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步履不停。
——优化教育支撑机制。2023年以来,新增公办幼儿园43所,增加学位4990个;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学位24165个;共改造近视防控照明教室4233间;137所学校已完成巩固或新建心理辅导室......
——聚力教研能力建设。全市七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接受了省级评估。依托“芳梅教育发展基金”,与北京师大签订培训协议,2022年以来累计培训教研员5期共900人次。
——赋能职业教育发展。龙岩学院获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已招生;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汀州校区揭牌成立并于今年秋季正式招生,创新开展市域中高职联合办学新模式;创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2025年度全省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中,龙岩达标率居全省第一。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当下,龙岩正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和敢为人先的闯劲,举全市之力深入实施“教育强市”战略,为加快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筑牢教育根基,奋力书写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