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上开启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新征程
——龙岩加快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龙媒体记者 曾俊钦 通讯员 张晴 蓝双
初秋的龙岩,草木葱茏、万木竞秀,处处跳动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搏,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活力与生机。
2022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翻开了龙岩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三年多来,龙岩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乘势而上、担当作为,紧紧围绕“六个方面作示范”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省委对龙岩提出的“展现六个新作为”要求,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全力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省级试点示范品牌,为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龙岩经验”。2024年,龙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跃升至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第1位,争取政策项目资金达208.69亿元,广龙对口合作在国家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龙岩在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点燃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7月28日,市委上半年工作会议暨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推进会公布全市上半年工作“成绩单”: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11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三位;民间投资、工业技改投资等14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释放出澎湃动能,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市精准把握“着力点”,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10家,国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个,龙岩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市。
科技创新同样是我市发力的关键领域。高标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上杭县、武平县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2家,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等企业突破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易控智驾等5家无人驾驶领军企业落地龙岩;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34件、居全省山区市第一。
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点”,我市持续打好重点项目建设攻坚战,龙龙高铁武平至梅州段全线开工,广药王老吉生产项目等512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实现开竣工。深化开展大招商招好商行动,成立14个产业链招商组,近两年全市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56个、总投资2476亿元,产业链图谱招商、“一奖三全”等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
织密高质量发展民生网
近日,被誉为“客家母亲河”的汀江,见证了福建省首单河道文旅类开发特许经营权交易完成。汀江在一代代客家儿女的精心守护下,为“生态变现”提供了生动样本。
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抓手在哪?全市上下围绕共富目标,积极探索实践路径——
聚力绿色发展,促进“生态富美”,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成为全球生态修复典型,首创的“取消人工商品林主伐年龄限制”等四项举措写入国家深化林改方案,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经验在全国推广,龙岩地质公园获评世界地质公园,冠豸山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4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9.21%,主要流域I—II类优质水比例由2022年的50%提高到2024年的85.5%,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居全省第1、全国前列。
聚力城乡建设,促进“城乡富强”,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展现新作为。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和南北新城建设,202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6.67%、居老区重点城市第2位,入选全国第四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通过国家终期验收。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建设理念,畜禽、蔬菜、果茶等七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千亿大关,城乡人均收入倍差缩小至1.8、居老区重点城市前3位。
聚力民生改善,促进“生活富足”,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上展现新作为。实施“教育强市”“健康龙岩”战略,近两年高考本科上线率、特殊线上线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成功入选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城市,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实现“零”的突破。抓好青年友好、生育友好、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8月20日,广龙对口合作科创园在广州市天河智慧城软件园孵化中心开园,首批15家龙岩企业入驻园区,共有研发人员173人,为区域合作注入了创新活力。
在拓展城市合作“朋友圈”方面,我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厦漳泉都市圈,全方位推动与广州对口合作、与厦门山海协作,在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上展现新作为。成立广龙合作产业园、厦龙山海协作产业园,广汽集团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岩合作项目均已竣工投产,与厦门建发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合作贸易近百亿元,广龙对口合作有关经验获国家发改委肯定推广,新时代厦龙山海协作在全省绩效考评中获第1名。
在架好两岸融合“连心桥”方面,我市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在探索两岸融合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全国首创向台农发放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漳平台创园先后获评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等20余项国字号品牌,连续8年在全国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获得第1名。
在用好深化改革“金钥匙”方面,我市探索“才聚龙岩”人才工作机制改革、“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创建等“十项重点改革”提升工程,建立国家、省、市级重点改革试点“三张清单”,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完成全国首单跨省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全国首单水土流失区林业治理碳汇保险交易,颁发全国首本林下经济(森林景观利用)不动产权证书。
激发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晨光初染笔架山,上杭县古田镇龙岩全国研学营地内号角嘹亮。操场上,百名身着灰布军装的少年正进行《红缨武魂》操的训练。
龙岩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每一寸角落都能感受到红色热土的魅力。我市通过保护、活用、擦亮品牌“三管齐下”,让红色资源从“静态陈列”变为“发展动能”——
让红色文化遗存“活起来”。制定出台全国设区市第一部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实现“国保级”红色文化遗存的修缮保护全覆盖,古田会议纪念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入选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
让红色资源“用起来”。由福建省委宣传部、龙岩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浴血荣光》,于7月15日起在央视一套黄金档与观众见面。推动红色文旅深度融合,拍摄《绝命后卫师》等红色革命历史影视剧,入选“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成功创作《古田军号》等红色文艺精品,红色歌舞剧《松毛岭之恋》入选第三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古田旅游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让红色品牌“亮起来”。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办好古田干部学院,组建红色宣讲团开展活动150余场、覆盖10万人次,成功举办“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启动仪式等活动,古田会议丰碑、调查研究模范、万里长征起点、中央红色交通线等红色品牌越擦越亮。
记者手记
今天的龙岩,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奋进之力,把老区精神转化为创新实践,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愈发扎实。在产业转型的关键期、乡村振兴的最前沿,处处可见敢为人先的龙岩身影。面向未来,龙岩将继续以奋斗者的姿态、探路者的担当,积极探索革命老区共同富裕“龙岩实践”,努力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龙岩贡献,让这片红色土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绽放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