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坚定不移实施“教育强市”战略,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号民生工程”托举孩子成长成才梦


龙媒体记者 石芳

8月25日召开的2025年全市高中学校校长座谈会上传递出喜人消息,近年来,全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成绩稳中有进,本科上线率、特殊类型上线率连年攀升,2025年两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为“教育强市”建设再添亮眼注脚。

教育寄托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列为“一号民生工程”,持续贯彻落实《龙岩市实施“教育强市”战略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力建设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龙岩市入选第二批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龙岩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龙岩学院获批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新罗区获评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连城县获评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漳平市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龙岩2025年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居全省首位,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汀州校区的成立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至县城办学的全省首例,成绩可圈可点。

以改革破题,方能激发教育活力。龙岩以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深入实施教育领域十项重点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行“135”紧密型“总校制”办学模式改革,着力打造“老区+湾区+特区”教育合作机制,实行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减负”,深入实施“大爱龙岩·同心育苗”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以“人工智能+教育”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富有闽西红土特色的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体系,打造“红研铸魂,筑梦远航”实践育人品牌和完善“153”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机制。

校际“壁垒”逐渐打破,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群众“家门口”;广州市34所学校、厦门市33所学校与我市学校结对,沿海优质教育资源惠及老区的孩子;11340名留守儿童得到党员教师“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的精准帮扶......随着一项项改革深入推进、一系列务实举措渐次落地,龙岩人民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强教必先强师。龙岩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7个县(市、区)及市属学校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基础绩效奖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年度考核奖的财政保障比例高于公务员10%”的要求,按“多教多酬、优教优酬”推行考核奖二次分配。截至目前,全市2917名优秀教师享受免费乘坐市区公交车、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就医绿色通道、市域内国有A级景区首道门票免费等优待政策。同时,龙岩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作为推动龙岩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工程,系统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管理制度完善和育人能力提升,努力培育高素质书记校长队伍,为建设教育强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支撑。

速评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承载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龙岩坚持把教育摆在民生发展优先位置,以“教育强市”战略为引领,在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中取得积极成效,用实际行动践行对老区人民的承诺。教育点燃的是希望的火种,建设“教育强市”非一日之功,需持续发力。我们要进一步落实“教育强市”建设27条措施,在改革上求突破、在投入上见实效、在质量上谋提升,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擦亮龙岩教育品牌,让闽西大地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奔赴人生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