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新地种稻难题 “旱插”技术显成效


本报讯(龙媒体记者 陈斯斌 通讯员 黄国梁 孔甜)近日,在漳平石码村复垦撂荒耕地的旱田里,一台六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将秧苗整齐插入土壤。这是我市开展水稻“旱插”技术试验的一幕,旨在破解新地种稻难题。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撂荒耕地复垦与新增耕地建设,但新建成的农田在头两年面临诸多问题。土壤沉淀不足,易陷车,导致机械化生产困难;机插秧苗成活率低,且缺水田块易开裂,使得水稻产量不高,这成为困扰农户的突出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市农业部门从2024年起开展针对性技术攻关,在漳平石码村复垦的撂荒耕地上,开展旱稻栽培、水稻旱插等技术试验。承担试验的农场负责人陈义霖介绍,今年尝试的“旱插”技术省去了灌水、打浆等传统流程,人力和经济成本大幅降低。去年,该农场还与省农科院水稻所合作,引进溢香优1909、元两优6328两个品种,采用直播和节水喷灌技术,旱稻栽培试验取得成功,田间测产亩产分别达到436公斤和400公斤干谷。

据了解,旱稻栽培、水稻旱插栽培等技术具有省工省时、节水节肥、增产增效等优势,能有效解决缺水地块水稻种植难题,为水稻种植户增收和农业集约化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