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检察机关做实“监督+服务”,着力为各类企业提供平等司法保护,全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品牌——

风展红企 惠企安商


■龙媒体记者 曾燕福 通讯员 黄泽群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央、省、市不断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

让发展“活水”更活,让营商“沃土”更沃。近年来,在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加快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新征程上,龙岩市检察机关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年”活动中,通过打造“风展红企”品牌,着力为各类企业提供平等司法保护,以高质效检察履职,为全市法治营商环境建设构筑坚实屏障。

“风展红企”,护企安商惠民。日前,全国工商联发布关于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协同实践案例,《龙岩市检察院“四位一体”司法保护民营企业新格局》案例榜上有名。

创新工作机制

首创涉企案件办理中心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在闽西这片红土地上,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稳居全省前列、发展势头正盛。

然而,一些涉企案件的办理,往往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为此,龙岩市检察院积极谋划,围绕打造“风展红企”品牌,从创新工作机制着手,在全省首创设立涉企案件办理中心,全方位、更好地服务企业。

走进龙岩市涉企案件办理中心,简洁、明晰的办案机制路线图让人眼前一亮。“以涉企案件办理中心为依托,我们搭建起‘地方党委领导、公检法司协作、市县检察联动、政法企业沟通’四位一体工作平台,作为全市检察机关护航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的主阵地。”涉企案件办理中心负责人表示。

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路线图”是依循,龙岩市检察院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12条”,将企业司法保护各项要求分解细化,纳入检察官业绩评价,引导全市检察机关结合市域、县域实际,依法全面履行好检察职能;“桥头堡”是基础,龙岩市检察院依托涉企案件办理中心,抽调“四大检察”业务骨干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细化上下一体办理涉企案件工作指引,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建立办理涉企案件衔接配合工作规定,构建起立体式司法保护网络。

涉企案件办理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涉企案件379件,涉案金额13亿余元,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484万余元。

一体联动办案

坚持打击与保护同发力

“太感谢你们了!检察官的及时介入、细致审查,帮助我们公司清除了内部‘蛀虫’,挽回了巨额损失,公司经营又回到了正常轨道。”龙岩市某矿企负责人在一次检企座谈会上向检察官表示感谢。

原来,近些年来,该企业高管廖某等人利用职务便利,内外勾结,不仅收受商业贿赂,还采用阴阳合同等多种手段侵占企业财产,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经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准确认定该案事实,督促公安机关冻结相关财物,最终廖某等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不等,并退赔企业全部损失。

为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经营,龙岩市检察机关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注重办案“三个效果”相统一,全方位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依托涉企案件办理中心,龙岩市检察院对全市涉企刑事案件进行统一备案审查,市县两级院联动办理审查逮捕、审查起诉案件,统一办案尺度,提升办案质量。实行重大疑难案件专班攻坚、普通案件专人指导跟踪、简易案件“绿色通道”提速办理,涉企案件平均办案时限缩短12.1%,切实减轻企业诉累。

特别是检察长带队办理的一起涉案金额逾亿元涉税案件,经连续攻坚,批捕12人、不捕3人,提出近百条补证意见,起诉25人均作有罪判决,成功追诉全省首例涉税领域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此外,对因司法解释发生变化而可能导致无罪的涉企案件3件及时撤案,切实做到“不枉不纵”。

以全链条监督

做实企业平等司法保护

销售200元驱蚊贴被处5万元罚款?过罚失当,不仅违背执法初衷,也损害了小微企业的营商环境。日前,龙岩某生物科技公司在未取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生产少量驱蚊贴销售,某县行政执法部门以该公司生产的驱蚊贴属于假农药为由,对其作出5万元的行政处罚。

经该公司申请监督,长汀县检察院调查核实后认为该产品的生产数量少,销售金额低,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该公司还主动停止该驱蚊贴的市场销售,并召回部分产品,该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明显过重,遂向该行政执法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对该公司作出“过罚相当”的处理。其后,该行政执法机关变更处罚决定,作出处以9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公正、高效的执法司法。全市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持续加强与执法司法机关协作配合,完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类案研判等工作衔接机制,加大涉企执法司法突出问题监督力度,持续净化市场经营秩序,保障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让企业更加安心放心。推动“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联合公安机关清理久拖未决的涉企刑事“挂案”16件,会同司法行政机关为405名社矫人员经常性外出从事经营活动提供便利。

同时,加大涉企民事审判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虚假诉讼,办理的某民企与某县政府合同纠纷案,帮助企业追回损失60余万元,入选全省典型案例。聚焦涉企监管执法问题,监督纠正“小过重罚”“过罚不当”案件3件,推动出台全市首批“首违不罚”“轻违不罚”执法事项清单419项,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延展法治服务

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

不久前,某县法院刑事审判庭中坐满了来自某集团的60余名员工。原来,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企业商业贿赂案件中,考虑到该案具有的警示教育性,邀请某集团员工共同参与旁听庭审,开展“亲历性”普法,有力震慑犯罪。

高质量法治服务不局限于就案办案。围绕企业多样化的法治需求,龙岩市检察机关在办案外,主动做好服务企业风险前端防范和社会治理后端延伸——

针对办案发现的行业性问题,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行业治理,与市税务、金融监管等部门建立企业涉税违法检测预警平台,排查清理空壳公司109家。结合办案,向企业及其主管部门靶向制发检察建议37件,促进涉案企业堵漏建制、完善治理。

出台挂钩联系企业清单,主动对接企业法治需求,在国家重点产业园区设立知识产权维权专班,由检察官“坐诊”解惑,会同市工商联组建“法治民企”讲师团,订制模块化普法课程,深入30余家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巡讲活动,引导企业依法依规经营。

特别是在一起某企业被职务侵占2亿元刑事案件结案后,检察机关向其制发检察建议,并多次主动进企走访,帮助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风险内控制度,助推其顺利完成与某上市企业并购。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昨日,龙岩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龙岩市检察机关将充分发挥“风展红企”品牌作用,加强检企双向沟通,在常态化开展联系走访企业、“检察长接待日”等活动基础上,积极邀请企业家参与检察开放日、旁听庭审和检察听证,帮助提升法治意识,进一步筑牢营商环境法治屏障,护航红土地上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风展红企”,护的是企,暖的是心,优的是环境!龙岩市检察机关以“四位一体”新格局打造“风展红企”品牌,精准发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举措实,效果显著。这不仅是司法履职的高质效,更是以法治之力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的“活水”,为企业扎根红土地、安心谋发展构筑了坚实法治屏障,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