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新纺织:外贸承压 主动求变破困局


图为工人正在赶制订单。

本报讯(龙媒体记者 严庆锋 陈许璐 通讯员 沈益辉 谢雯 文/图)新兴新纺织是一家以外贸出口为主的纺织印染企业,受国际环境影响,企业定单明显下降。面对困难如何破局,实现“逆势”发展?记者日前来到这家企业进行探访。

走进位于新罗区雁石镇的新兴新纺织科技(龙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公司正忙着赶制一批价值20万美元的欧盟订单。“我们上半年整体的订单是有所下滑,但是目前生产情况、用工情况比较稳定。”企业负责人张懿龙介绍说。

新兴新纺织2019年开始从深圳搬迁落户我市,2022年落地生产以来,凭借新研发的内衣双面布料在竞争激烈的纺织市场站稳脚跟。公司集针织产品、织造、印染、研发于一体,年产纬编、经编、蕾丝、印花等产品1.5万吨以上,主要出口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地区,年产值近20亿元。

在企业发展蒸蒸日上之时,受国际环境影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公司订单大幅下滑。面对冲击,如何应对?公司没有坐以待毙,在优产线、引技术、强内功的同时,迅速调整策略,一方面努力拓展欧洲和东南亚地区市场,另一方面针对国内市场开发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填充国际订单丢失的部分。

为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公司还加大新品研发投入,开发功能性面料投放市场。“跟一些大型的品牌商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国内市场份额已比去年增加了10%。”在公司的成品展厅,新兴新纺织高级经理杨文博边走边跟记者介绍:“我们主要是两种销售模式,一种是自行开发的功能性面料推广给客人,另一种是客人根据市场的流行元素,要求我们做成他们想要的面料去制衣,订单式的。”

在努力拓展市场的同时,公司还积极从降本增效上做文章,与当地政府合作,“村企联建”建设“振兴车间”,将车间“搬”到村里,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进行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生产设备、货物运输和人员培训,对场所进行改造并支付租金。其灵活的用工模式,可为企业每人每月节省用工成本约1500元。

“投放产品到村里去生产,我们企业可以降本增效,村集体可以增加收入,当地闲散劳动力也能增加收入。希望通过这个渠道能迅速打开市场,让我们自产自销的份额更高。”张懿龙如是说。

产能有保证,市场又拓展,企业发展逐渐向好。张懿龙告诉记者,公司过硬的产品和市场刚需让他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尤其令他欣慰的是,面对困境,并不只有企业自己在战斗,当地政府也积极伸出援手,助力企业脱困。

“我们计划在八九月份的时候,外出去走访、对接国内成衣制品的一些龙头企业,同步帮助新兴新纺织拓展国内市场。”新罗区雁石镇党委书记罗少元表示,新兴新纺织是纺织产业链的原料端,围绕原料供应这一端,政府将往下游去招引更多的成衣制品企业到园区来落地,打造一条比较完整的纺织产业链条,让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随着政府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的逐渐进驻,企业一起抱团发展,我们能够更全面融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形成两条腿走路,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将会更强!”张懿龙对未来充满信心。

记者手记

在新兴新纺织的生产车间里,高速运转的自动化设备与“振兴车间”里缝纫机的“嗒嗒”声,构成了一幅特殊的“破局图景”。这家从深圳搬迁而来的纺织企业在面对国际环境波动、订单下滑的情境下,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主动求变——从对国内市场功能性面料的研发投入,到“村企联建”里算清的“双赢账”,每一步调整都是对市场的敏锐和对发展的笃定。我们相信:所谓“逆势突围”,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企业的韧性、市场的潜力与政府的助力,共同编织出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