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更“懂钱”
“钱不是在手机里吗?扫一扫就有了。”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如今我市不少孩子极少接触现金,对钱没有概念,也不把花钱当回事。
上周日,我市市民周静带着6岁的女儿出门玩。当周静让女儿拿着5元现金去便利店买水时,女儿称,“妈妈我还是直接用自己的儿童手表付钱吧,我不懂用这个钱。”“去年我给女儿买了一块电话手表,除了定位和电话功能以外,手表上还有支付功能,绑定在大人的支付宝上,所以日常用到钱的地方,她都是直接拿手表支付的。”周静称,“我自己也很久没用现金了,日常基本上用手机支付包括买菜、逛超市、买衣服之类的生活开销。耳濡目染之下,孩子对于现金完全没概念。我开始担心孩子不会使用现金就会有认知盲区,觉得需要用钱扫一下手机就行,钱是花不完,无法理解赚钱的辛苦。”
昨天下午,笔者在中山街一家商店内看到,几名小学生选购了一些玩偶和零食,在收银台结账时,他们熟练地举起电话手表,打开支付码。其中一位徐同学表示,身边大部分同学包括他自己,对于金钱和纸币的概念并没有很深刻。“每年收到的压岁钱都是百元大钞,所以对100元的纸币还是比较熟悉的,但5元以下的纸币,1元、5角等平时几乎没见过。”
市民林红艳的儿子今年12岁,她称,孩子对于价格高低毫不敏感。一个变形金刚玩具,售价100块孩子觉得便宜,300块他也觉得便宜。“总之只要他想买的,多少钱他都说便宜,就没听他说过贵。”孩子对价格无所谓的态度,让林红艳多少有些担忧。走访中,多位家长表示,在现如今的大多数孩子眼里,钱只是手机里、电话手表里的数字,他们对现金、对商品的价格都没什么概念。
“随着移动支付的广泛普及,越来越多孩子对纸币的实际认识和感知变得模糊,这种情况的确会影响孩子们对金钱的基本认知,还可能导致他们在未来生活中缺乏理财能力和正确的金钱观。”对此,我市一家商业银行理财经理徐涛认为,在数字化支付时代,教育孩子关于金钱管理的知识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即使不使用纸币,也能了解金钱的价值、如何管理金钱以及消费和储蓄的基本概念。建议家长可以在日常教孩子认识人民币纸币的基本知识,如面额、图案、颜色等。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讲解等方式,让孩子了解不同面额的纸币。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尝试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和支配金钱,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能力。此外,不妨鼓励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通过劳动赚取一定的报酬,这样可以让孩子体会到金钱的来之不易,懂得珍惜。趁着假期,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储蓄计划,鼓励他们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而努力。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也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邱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