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湿地公园:

微水著文章 细处见真章


碧水环绕、鱼翔浅底,老百姓散步、野餐、遛娃,在龙州湿地公园有这样一道宜人的风景线,串起了老百姓的“微幸福”......“以前这地方脏乱差,都没什么人来,现在天天都想来转一转,空气好、风景美,看着心里就舒坦!”昨日,家住附近小区的张阿姨一边带着孙子在步道上散步,一边笑着说。

作为五星级农村小微水体,龙州湿地公园的蜕变令人瞩目。据了解,在治理之前,该区域每逢强降雨必涝,且建筑、生活垃圾遍地随意堆放,环境恶劣。转变的关键在于该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通过“护山、理水、营林、兴田、清湖、丰草”六大举措,建设60亩生态蓄洪湖解决行洪难题,改造78亩林地、恢复86亩农田修复生态基底,配套湿地步道等设施,构建起“一环四区”的多元格局。如今的龙州湿地,不仅防洪排涝能力显著提升,更兼具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功能,实现了“城在田中、田在城中”的美好愿景。

龙州湿地公园的蝶变,是我市小微水体整治行动的缩影。近年来,我市以河长制为抓手,扎实推进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建设,积极打造农村小微水体,以点带面美化乡村水环境,为乡村振兴注入生态动能。

为巩固治理成果,我市创新探索长效管护机制,将小微水体纳入河长与河道专管员日常巡查范畴,重点排查保洁、排污等问题,设立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河湖健康志愿服务队、巾帼护河队等多元力量,激发全民治水热情;同时还将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实现自我教育、管理与监督,营造“人人皆河长”的良好氛围。

从昔日的“水患痛点”到如今的“诗意亮点”,我市以细“治”入微的功夫,让小微水体焕发新生。清澈的水体不仅提升了区域水质,为鱼虾等水生生物提供了栖息乐园,更通过湿地的净化功能,让周边空气愈发清新,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这一点一滴的变化,都推动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幸福图景的实现,让生态效益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