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湾区力量润红土
——广州驻岩挂职干部助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龙媒体记者 罗焕辉
当清晨从广州驶出的高速动车组,4小时后停靠在龙岩站,车厢里响起乡音与粤语交织的对话。这条被称为“广龙四小时生活圈”的交通动脉,是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闽西革命老区的繁忙纽带。这背后,凝结着广州来岩挂职干部的心血——他们以“把挂职当任职”的实干担当,助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珠江潮涌连闽西,红土青山接岭南。广龙对口合作启动后,两市党政联席会议推动互派干部交流挂职,2024年8月,一批来自广州的挂职干部带着湾区的先进理念与务实作风,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湾区动能。他们在产业协同、民生改善、红色传承、区域联动等多个领域深耕细作,用一个个实打实的项目、一项项暖民心的举措,架起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原中央苏区核心区的“连心桥”,谱写了新时代对口合作新篇章,助力广龙对口合作获评国家考核优秀等次、龙岩2024年人均GDP在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中跃升首位。
交通破壁 产业联建 创造“广龙速度”
“以前来往两地,坐动车最快也要五个小时,现在减少了一个小时,这大大方便了像我一样在广州工作的龙岩人。”在龙岩动车站,搭乘动车从广州回来的谢女士说。这样的变化,始于挂职干部们一场场啃硬骨头的协调会。
“交通是协作的先行官,必须打破时空壁垒。”广州驻龙岩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书记、领队、龙岩市政府副秘书长胡文学记得,刚到龙岩时常听人反映两地动车班次少、绕路远。他当即连同龙岩铁发中心进行深入细致调研,广泛听取两市群众特别是在穗乡贤意见建议,研究提出了两市直达动车发车时间和全程运行时间优化方案,并成功争取国家和两省发展改革、铁路交通等部门支持,最终构建了广龙“四小时生活圈”,为两市各领域融合交流创造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
交通的突破为产业协作铺就了快车道。在广药王老吉(龙岩)生产基地的灌装车间,一瓶瓶凉茶正源源不断下线。“原本以为至少要一年才能投产,没想到10个月就出产品了!”基地负责人感慨道。这些都离不开广州驻龙岩市市场监管局挂职干部高辉创新的“全周期服务”——他带着审批团队一次次上门,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让总投资2.2亿元的项目提前3个月投产,创下“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广龙速度。
在往返广龙两地的30余次行程中,高辉的公文包里始终装着一本厚厚的“企业需求台账”。为了让武平希恩凯公司进入广日电梯供应链,他三次带队赴广州对接技术标准,协调第三方机构认证,最终促成合作,预计年新增产值2000万元,产值增长35%,更带动其他3家配套企业进入湾区供应链。如今,这本台账上记录的102家龙岩企业,都已与大湾区科研机构牵上了线。
产业协同的“组合拳”成效显著。广州驻龙岩挂职干部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以党建带队伍、强作风,把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作为高质量开展对口合作工作的重要保障,为产业协作提供抓手和支撑点,推动资源配置、政策资金、工作精力向产业倾斜。截至目前,广龙产业合作项目共91个、总投资678亿元,包括广州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23家广州市属国企与龙岩市7个县(市、区)和龙岩高新区(经开区)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其中,总投资50亿元的广汽紫金新能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预计9月正式投产,总投资15亿元的广州建筑广龙岁金智谷智能装备产业园成功摘地;广药集团和永定采善堂股权合作顺利完成,成功注资4950万元。
民生共筑 保障升级 搭建“暖心桥”
“远程医疗救回了我的命,广龙合作真是把健康送到了家门口!”不久前,武平县岩前镇大布村68岁的村民李大爷突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村卫生室医生通过新配备的心电设备将他的心电数据传输到了武平县总医院,才得到有效救治。这离不开广州驻龙岩市卫健委挂职干部何建民创新构建的“港区+老区”心血管疾病预防筛查体系。
何建民推动引入的侯凡凡院士团队的居家腹膜透析技术,让300多名尿毒症患者告别每周三次跑医院的奔波。“现在家门口就能做治疗,减轻了我们行动上的负担!”患者们的话里满是感激。得益于他的推动,“广龙医疗对口合作三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61个名医工作室、119个临床重点专科、5个跨省专科联盟相继成立;1540名龙岩医护人员到广州进修,1.9万人次接受培训。广州驻龙岩市委党校挂职干部王卒则积极配合荔湾区向武平县捐赠300万元款物相关工作,持续推进荔湾区进一步支持武平县卫健系统配备AED设备,努力提升我市心血管疾病预防急救一张网体系。
乡村振兴的战场上,挂职干部们的脚步遍布田间地头。在漳平永福镇台品樱花茶园、新罗区雁石镇厦中村AI智慧农场等,常常出现广州驻龙岩市农业农村局挂职干部梁杰铭的身影,他以“智慧+”“品质+”“渠道+”三赋能为导向,扎实推进广龙对口合作农业领域出新出彩出成效。在链接广州保鲜技术为龙岩产品保鲜,拓宽在广州的销路上也有广州驻龙岩市委办挂职干部郭士民来回奔波的身影。
梁杰铭的办公室案头常备着两份东西:龙岩特色产品名录和广州头部供应链渠道汇总。为了让龙岩农产品走进大湾区,他带着6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的负责人跑遍广州头部供应链,策划参加8场推介会。如今,龙岩的蜜橘、脐橙等不仅摆进了50家广州消费帮扶馆,还打通了RCEP销售渠道,今年秋天将首次批量出口东南亚。“以前愁销路愁价格,现在销路有保障了,价格还比以前更高!”种植户们的笑声里,藏着满满的获得感。
在教育合作方面,郭士民推动番禺区与上杭县建立教育对口合作关系,从幼儿园到高中实现全学段覆盖。他协调广州名师开展“云端课堂”,让上杭学子同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组织两地校长、教师互访交流200余人次,共建特色课程30门。在他的促成下,“九县(市)乡村画童美术馆”国字号项目落地上杭,为老区孩子搭建起艺术成长的平台。郭士民还协调推动通贤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和兴贤停车场等民生项目建设,让乡镇群众的文化生活与出行条件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
机制创新 双向赋能 打造“新模式”
“古田会议的精神光芒,与广州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在福建古田干部学院,来自广州的学员们在红色课堂上深有感悟。这堂特殊的党课,是挂职干部们精心搭建的“精神桥梁”。
“对口合作不止是项目对接,更要精神共鸣。”王卒带着团队赴广州20余次,向机关、企业、高校推介古田红色教育资源,去年接待广州党性教育培训班数十个,培训学员超万人次。在王卒的协调下,荔湾区还向武平县捐赠了一批红色书籍和革命文物复制品,支持老区红色文化场馆建设,让两地在共同守护红色记忆中增进情感认同。
制度框架的搭建起协作的桥梁。胡文学牵头建立完善挂职干部与各区县(市)结对工作机制,引导挂职干部常态化开展沟通协调,促成两市知识产权供需对接、工会疗休养活动等一批合作事项,全年解决跨区域合作问题20余个;推动广州越秀集团数字标注业务首笔订单落地龙岩技师学院,建设实训基地3个,为当地培养数字经济人才近千名,不少学员毕业后进入广州企业工作,实现了“培训即就业”。广州驻龙岩市委统战部挂职干部麦泽群重点统筹越秀区与连城县的对口合作,10多次协调解决实际问题5个,推动连城红心地瓜干等特色产品进入越秀商超,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在大家的齐心协作下,挂职干部们形成了“分工不分家”的协作氛围。徐志鹏作为广州驻龙岩市苏区中心挂职干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程参与制定广龙对口合作年度工作要点,接续推进对口合作迭代升级,去年至今新增广州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达99亿元;广州驻龙岩市自然资源局挂职干部邓俊敏积极推动连城县预制菜产业园加快建设,同步开展积极招商,在厂房施工阶段已有3家企业签约入驻......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汇聚成推动合作的强大合力。
双向赋能的理念让协作更可持续。广州驻龙岩市人社局挂职干部蔡伟云推动柔性引进广州高层次人才20余名,为龙岩提供741家次广州企业共2.89万个次就业岗位;选派师生到广州市技工院校“拉练集训”,成效显著。产业合作是广龙对口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驻龙岩高新区(经开区)管委会挂职干部胡文刚,深入10家市属区属国企和40多家民营企业走访调研,带领龙岩企业到广州深圳等地拜访对接目标客户40家,助力开拓大湾区市场。在广州市黄埔区组织举办龙岩高新区(经开区)装备智造产业招商推介暨企业对接会,4个项目在会上签约。协调推动科学城(广州)数字科技集团与龙岩城发城服集团、新罗国资集团合资成立龙岩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业务。
眼下,第15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作为主赛区的广州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着,广州驻龙岩市发改委挂职干部冯志耘等充分发挥龙岩丰富林业资源优势,推动广州碳汇重点科研机构研究龙岩碳中和林方法学,积极对接全运会广州赛区执委会,把龙岩开发的15千吨碳汇捐赠给15届全运会广州赛区,既为打造“零碳”全运会贡献龙岩力量,也为全国跨区域碳交易先行探路——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正书写着更多温暖而有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