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研学传文脉 少年同行共成长


体验黄杨木雕的精雕细琢

与新疆少年亲切交流

素质拓展——同心鼓活动

龙媒体记者 卢丽宽 通讯员 丘梓靖 文/图

“当D3161次动车驶入温州南站时,我就知道,一场穿越七百年瓯越文明、连接山海情怀的研学之旅,已经在我们脚下展开。”谈及初到温州的心情,龙岩市高级中学学生焦盛浩的话语里透着雀跃。盛夏7月,240余名龙岩学子跨越山海,分赴山东、浙江、新疆三地,开启一系列融合文化探寻、非遗体验与民族团结的研学实践,让“行走的思政课”在神州大地上生动铺展。目前,山东、浙江两条研学线路的学子已圆满完成行程,载着满满收获返回家乡,而新疆研学团的同学们仍在继续着他们的边疆探索之旅。

在孔孟之乡山东,龙岩一中的学子们在“领略齐鲁文脉·传承圣贤智慧”的旅程中收获颇丰。在潍坊龙威赶海拾贝,体验与海洋生物互动的乐趣;在青州博物馆,透过震撼的佛教造像艺术、珍贵文物典藏和沉浸式文化体验,感受“东方古州”跨越千年的历史厚度与文化底蕴;在临淄足球博物馆的蹴鞠运动实践中,感受传统体育的魅力;登上泰山之巅,于云海松涛间感悟“会当凌绝顶”的豪迈;走进曲阜“三孔”,在古柏苍松中沉浸式品读儒家文化的深邃。“每一次探索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份体验都是留在心中的火种。”谈及此行感受,学生代表曹译尹坦言,齐鲁大地的历史遗迹与文化精髓,让“仁者爱人”“自强不息”的圣贤智慧从课本走向生活,成为滋养文化自信的鲜活养分。

浙东瓯越之地,见证了龙岩市高级中学学子的文化探秘之旅。在温州、宁波,同学们化身非遗传承者,亲手体验黄杨木雕的精雕细琢、瓯塑的色彩交融,在刻刀与颜料间读懂“工匠精神”;走进天一阁,在古籍书香中探寻千年藏书文化的密码;穿梭于博物馆与现代化工厂,在古今对比中见证时代发展的脉搏。“研学活动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课本之外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焦盛浩的感慨道出了学子们的共同心声,在这里,思政教育融入非遗传承、红色记忆与人文场景,实现了润物无声的多维渗透。

而在遥远的新疆,龙岩小学生代表们的“龙呼少年心交融·共筑团结绘新篇”之旅仍在继续。他们走进军垦第一连,在先辈们开垦的土地上体验创业艰辛,感悟“扎根边疆、奉献祖国”的初心;探访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惊叹于大自然的奇迹与劳动人民的智慧;参与葫芦雕刻、戏曲学习等非遗实践,与当地师生共同表演民族歌舞,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互动中深植心田。这不仅是地理的跨越,更是心灵与文化的深度交融。目前,孩子们正带着好奇与尊重,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继续探索,用脚步丈量民族团结的深厚情谊。

研学路上,挑战与成长相伴。无论是山东研学中登山时的相互搀扶,浙江非遗体验时的协作探究,还是新疆旅程中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同学们都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了担当与互助。“真正的收获往往在迈出舒适区的那一刻”,这句在行程中被多次提及的话,已成为学子们的真切体验。

从齐鲁文脉到瓯越风情,从民族团结到文化传承,三场研学活动以不同主题共同书写着“行走的思政课”的丰富内涵。已返程的学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将这段经历化为成长的动力;仍在途中的新疆研学团,也将继续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悟,让这段边疆之旅成为难忘的印记。而无论身在何处,这段跨越山海的研学经历,都将成为他们青春岁月中宝贵的财富,激励着他们在探索世界中成长,在传承文化中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