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我市各地以硬招实招抓好整改整治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编 者 按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龙岩市各地各单位以“严”字当头,“实”字托底,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中,把整改整治与惠民生、抓项目、促发展相结合,以“小切口”服务“大民生”,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践,彰显了闽西干部勇于自我革命、敢于担当作为的精神风貌。今日,发布各县(市、区)部分乡镇(街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改整治的特色做法及成效,敬请关注。
新罗区西陂街道:
“一二三工作法”打通整改“中梗阻”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罗区西陂街道紧扣“学深悟透、查摆问题、真改实立”主线,以“一二三工作法”为抓手,着力推动整改工作走深走实。
做实“一张清单”,推行“项目化”管理。建立“三单联动”机制,绘就可量化的“施工图”,实现整改“一表清、全掌握”。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查摆问题180个,制定整改措施540条;各村(居)查摆问题97个,制定整改措施204条,且逐项明确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整改时限,压实责任、挂图作战。目前,领导班子已完成问题整改9个,整改完成率90%;班子成员已完成问题整改144个,整改完成率85%;各村居已完成问题整改80个,整改率83%。
突出“两个抓手”,构建“双驱动”闭环。坚持一手抓整改、促落实,采取“严、实、细、快”的措施,真抓实干、马上就办,杜绝“一阵风”整改。如,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办公用房标准,按规定推进领导干部办公室调整17处。坚持一手抓立规矩、定制度,聚焦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先后制定或完善《西陂街道关键岗位责任制及内控制度》等5项制度,将整改措施转化为常态化的工作标准,有效避免“整改-反弹-再整改”循环。
聚焦“三个重点”,实施“靶向式”攻坚。民生诉求及时回应。将“开门”收集的意见转化为“办事”的具体行动,累计召开联席会议32场、居民夜谈会96场,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件,推动恒兴绿景“一老一小”中心建设等惠民工程落地见效。历史积案接力化解。结合学习教育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梳理排查,以“一事一档一专班一方案”机制,接力破难。如,对华龙农贸市场“脏、乱、差”问题进行现场调研分析,紧抓矛盾重点逐项攻坚,促进改造项目加快落地。服务效能提质升级。针对网格“空档盲区”导致服务群众推诿扯皮现象,梳理20余处争议地块,实地一线确权,构建四级责任体系(主要领导—下片领导—村(居)书记—网格员),有效厘清服务职责边界。
新罗区白沙镇:
在“准、深、实”上着力变“问题清单”为“成效清单”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新罗区白沙镇坚持在“准、深、实”上下功夫,对全镇思想作风建设进行大排查大整治,有力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在深查细照上,突出问题导向“找得准”。建立“对标对表查、开门纳谏查、专项检查查”工作机制,深入农村和不同行业领域,与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企业家代表等面对面交流,广泛征求意见建议18条,并聚焦乡镇农村易发多发问题,结合安全生产、“三资”管理、巡察整改等工作,领导班子及成员查准查实问题140个,纳入集中整治112个。
在整改整治上,坚持动真碰硬“改得深”。深入研判问题背后症结,制定科学、具体、可评估、可落实的整改措施283条,逐条逐项落实整改,并组建1个工作小组对销号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改彻底、不反弹。如,针对网箱养殖退养这个“老大难”问题,坚决纠治“遇到事情推一推、碰到困难绕道走”思想,成立由镇主要领导“挂帅”、班子成员划片包抓的12支攻坚队伍,细化清单、压实责任,挂图作战、倒排攻坚,提前1个月全面完成36户签约工作。
在成果转化上,推动作风建设“抓得实”。将目光向整改成效转化聚焦,在“三个一线”凝聚作风建设新动能。在项目一线,领导班子带头敢担当善作为,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目标在一线落实,超额完成招商新签约项目5个,政府类策划项目6个、转化2个。在产业一线,进一步校正政绩观,突出助民增收这个要点,积极协调解决用地、资金等问题,推动26个行政村发展“烟稻”轮作、“藿溪油礼”山茶油在国家电网“慧农帮”消费帮扶平台上线,带动农村集体和800余个农户增产增收。在民生一线,积极回应群众关心关切,综合治理吕凤溪河道10.1公里,有效保障沿岸汛期安全;加快推动“润泽库区、造福移民”民生工程建设,预计7月底完成主体建设,努力让群众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明显变化和实际成效。
永定区洪山镇:
扎实开展学习教育 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永定区洪山镇将学习教育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解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够有力这一突出问题为重点,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兴产业、惠民生、办实事的实际成效。
一线领题助力产业发展。锚定“永定红”“生态绿”发展目标,领导干部深入一线领题攻坚两大重点领域。聚焦“永定红”石材产业强链延链,推动链上企业集群发展,整合资源推行紧急订单、大型订单抱团合作模式,实现订单共享、资源共用,产业链活力持续增强。紧盯“生态绿”攻坚,以王寿山生态修复为主线,将文旅、乡村振兴与生态景观深度融合,打造栈道、凉亭等景观,昔日矿坑蜕变为生态公园,成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永定样板”。
开门解题助力民生改善。坚持开门问策、为民办实事,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建议。针对“集镇环境乱”的集中诉求,采纳村民“设公益岗位”提议,聘请在册脱贫户担任专职保洁,既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又带动脱贫户稳定增收。紧扣村民需求,持续深化“五个美丽”创建,连片打造30个美丽庭院、10个乡村微景观和2个小公园,同步实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自来管网更新等惠民项目,让集镇改造既接民意又见实效,乡村“颜值”与“温度”双向提升。
共商破题助力品牌延伸。面对福柚产业提质难题,洪山镇搭建“专家+农户”共商平台,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专家与柚农面对面研讨,共商制订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方案,推动种植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打造集分选、包装于一体的产业基地,配套农产品展销中心,线上入驻电商平台、线下对接商超,形成“线上引流+线下直销”的双渠道销售网络。如今,10余种新品种相继落地,全镇蜜柚管护面积达10600亩,福柚品牌越擦越亮,成为柚农增收的“致富果”。
上杭县临城镇:
坚持多维发力 提升整改质效
上杭县临城镇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聚焦征地拆迁任务重、经济发展体量大、信访矛盾纠纷多等突出问题,查摆问题10个,制定整改措施20条,通过压实责任链条、架稳沟通桥、找准发力点,推动问题整改出实效、见真章。
压实责任链,攻克疑难急事。针对部分班子成员遇到重点项目征迁等复杂棘手问题时存在“畏难情绪”问题,制定《临城镇科级领导干部重点工作落实机制》,建立健全党政班子成员定期会商制度,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比如,针对国道205线临城段公路项目征迁难题,6名科级干部牵头包片,抽调镇、村两级35名精干力量成立项目攻坚专班,制定“一户一策”攻坚措施,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专题推进会16次,完成征地面积687.76亩、征收房屋93座,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织密联动网,化解信访积案。针对部分干部对群众反映突出问题重视程度较低、回应不及时问题,在全县首创矛盾纠纷化解全链条闭环机制,以“主动接访+多元共治+闭环处置”模式推动信访从“被动维稳”转向“主动创稳”,镇主要领导每月12日现场接访,现场交办合理诉求并限1个月内办结;实施“红黄绿”三色分级办理,绿色通道易办事项24小时核实、2周内化解,黄色联办复杂事项,红色专办积案并成立“一案一专班”。今年以来,党政主要领导累计接待来访群众92人次,推动办结群众信访诉求件66件,成功化解历史积案10件,全镇到县信访局初访量同比下降50%,12345平台诉求件重复投诉率下降36%。
紧盯关键处,办好民生实事。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民生基础短板问题,从“关键小事”着手建立整治整改清单台账,分类推进,逐一销号清账。针对群众反映紫金小区、丽水鑫城安置房小区等老旧小区存在基础设施老化、损坏等问题,镇、社区干部深入小区做通居民工作,联合物业、业主委员会等配合做好小区基础类改造施工工作,完成铺设雨污分流管道2000米、实施小区周边和内部道路“白改黑”34128平方米,惠及群众3000余人,让老旧小区重焕生机。
武平县永平镇:
以“三题联动”推动问题清单整改见实效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武平县永平镇将问题整治作为重要环节,通过“选好题、解好题、答好题”,推动“问题清单”向“成效清单”转变。
以问题为导向,客观精准“选好题”。坚持对标对表全面查,推动领导班子和干部开展“作风体检”,对照2个问题清单,逐项“过筛子”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建立领导班子问题清单1份、领导干部问题清单16份,累计查摆问题170个。聚焦群众关切开门查,通过发布公告、召开座谈会、设意见箱等方式广征民意,收集意见建议5条,让问题查摆更接地气。结合审计监督、巡察反馈等线索系统查,紧盯形式主义、基层减负等领域深挖病灶,确保问题查摆无死角。
以整改为根本,全面检视“解好题”。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党委会专题研究整改事项,针对“会议质量不高”问题,指定专人跟踪议定事项落实,推动干部从“纸面落实”转向“一线实干”。明确整改责任机制,对照问题清单划定责任人,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对即知即改问题及时清零,对复杂问题设定阶段目标持续推进。强化过程督导机制,定期分析整改成效,对进度滞后、整改不力的及时提醒,确保整改不走过场。目前,领导班子问题整改率达80%,领导干部问题整改率达85%。
以实效为目标,答好发展“民生题”。将问题整改与作风建设、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织密民生服务网,构建“镇党委+村党支部+片区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五级网格体系,细化82个网格,通过“双向治理闭环”化解矛盾135件,12345诉求件满意率达100%。跑出招商加速度,采用“高频对接+靶向发力+全链服务”模式,外出招商6次、接待考察7批,签约项目4个,数量居全县首位。激活共富新动能,依托灵芝联合党总支整合资源,建成8个示范基地,带动800余农户年增收超3.8万元;“众森共富林场”创新多元合作模式,集约林地2.1万亩,实现工人劳务费2665万元、林农年均分红超2万元,铺就“绿富双赢”新路径。
长汀县三洲镇:
闭环机制促整改作风转变惠民生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长汀县三洲镇将问题整改作为改进作风、推动发展、惠及民生的重要抓手,细化举措,狠抓落实,着力构建“调研+跟踪+整改”闭环机制,努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精准排查建台账,闭环管理强根基。镇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对照2个问题清单及基层“四风”隐形变异表现,深入田间地头,累计走访普通农户、脱贫家庭、产业带头人等600余户。同时,依托微信公众号、“小微权力监督平台”、信访举报、“12345”平台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诉求。对发现的所有问题,定期调度进展,指定专人每周动态更新整改进度,针对每个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与时限,形成从问题识别、动态管理到跟踪督办、整改销号的完整闭环。如在调研中发现的非法采砂行为,于5月23日迅速组织联合执法进行处罚;对排查出的27起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在基层,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聚焦民生抓整改,学用结合促实效。将整改工作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累计举办主题教育专题培训班3次,开展专题学习研讨46次,理论宣讲34场,引导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整改的内生动力,将整改融入水质提升、农文旅融合等重点工作,如策划实施桐坝村水毁护岸修护、小溪头村水渠修复等项目12个,推动解决农贸市场10多户住户用水不便等具体问题,通过组建文旅工作专班,项目化推进指引牌建设、停车场改造、导览图制作、陶瓷体验馆建设、环境整治等23项重点任务。
强化监督固长效,压实责任保落实。为确保整改落到实处,明确镇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牵头抓总,班子成员按分工认领问题作为直接责任人,以上率下压实主体责任,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措施可操作、可执行。依托“调研+跟踪+整改”闭环机制,将对账销号、动态更新、纪委督办、限时反馈等做法制度化、常态化,确保问题整改按进度序时推进,推动整改成果持续巩固、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连城县四堡镇:
践行“四下基层”贯通学改破难题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四堡镇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将“密切联系群众”作为破局关键,聚焦问题整改,着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破难题、惠民生的实际成效,探索形成“学深悟透、真查实改、取信于民”的特色做法。
俯身一线,广开渠道“听声音”。一是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线上依托“古镇四堡”公众号畅通建言渠道;线下采用“座谈会+意见箱”模式收集民意。累计征集有效意见建议4条,全部纳入整改清单。二是领导带头下沉示范。镇党委书记带头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班子成员主动认领责任村开展摸排调研。共梳理群众期盼解决的困难问题35个,具备条件的立行立改,暂难化解的制定措施限期整改。
攻坚克难,靶向聚力“解难题”。一是领导包案啃“硬骨头”。对时间跨度长、成因复杂的历史积案,由书记带头、班子成员认领,整合力量,“一案一策”攻坚。如,针对双泉村渡槽超期服役20余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问题,主要领导亲自协调专业勘察评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与资金支持,将渡槽及干渠整体改造纳入水毁修复项目,彻底消除重大公共安全风险,获得群众好评。二是闭环机制解“日常忧”。将12345平台作为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和“连心桥”,建立主要领导签批、精准转办、限时反馈、全程督办的闭环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3月以来,高效办结平台诉求120件,切实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三是实战练兵强“硬本领”。引导年轻干部投身矛盾调处一线强本领。如,处理中田屋工程欠薪纠纷时,迅速集中力量组建专班,精准锁定16名农民工被欠薪金额,经多轮协调,最终于2025年6月24日付清拖欠2年的55957元,有效降低了群体性事件风险。今年3月以来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53起,年轻干部队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显著提升。
标本兼治,建章立制“固成效”。一是闭环执行强落实。建立周例会部署、责任分解、党政办与纪委联合督办、进度台账报审的完整工作链条,确保清单整改任务高效落地。二是源头治理立规范。系统修订《四堡镇行政事务管理规定》,聚焦食堂、公车等13个关键领域,细化操作规范、明晰权责、设定刚性约束,从源头堵塞漏洞,提升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创新防护验担当。将国保单位安全作为作风“试金石”,构建“人防(压实巡查责任)+技防(升级智能设施)+应急(锤炼响应能力)”三位一体机制,以过硬作风守护国保安全。四是常态预警防风险。强化对津补贴发放、村级“三资”管理等高风险领域的常态化监督检查,紧盯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力争“早发现、早介入、早纠正”,实现从被动“灭火”向主动“防火”转变。
漳平市官田乡:
以节能降耗小切口撬动作风建设大提升
漳平市官田乡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深学笃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节能降耗为作风建设“金钥匙”,将勤俭节约融入干部日常、抓在经常,用实打实的举措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住有所节”拧紧用电“总开关”。针对干部宿舍用电管理松散问题,漳平市官田乡将党建触角延伸至“住”的细节,4月起统一为干部宿舍更换智能电表,实现用电数据实时精准计量。依托“党建+网格”机制,建立“每月晾晒”制度,月初通过微信群公示各宿舍用电量,对超合理范围的干部“一对一”提醒约谈,引导干部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自觉意识。今年第二季度,干部宿舍用电量同比减少3900余度,电费节省2500余元,“要我节约”真正转变为“我要节约”。
“岗有所省”浸润节能“新风尚”。漳平市官田乡把节能要求融入办公全流程,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意识在细节中扎根:在卫生间、办公室等区域张贴“作风记心间,随手关灯节水先”“随手关灯一小步,节约能源一大步”“节约一张纸,保护一片绿”等宣传标语,时刻唤醒干部节约意识;推行“红色管家+数字化”办公用品管理模式,干部通过企业微信提交领用申请,注明用途和数量,经审核后领取,从源头避免“多领滥用”,减少库存积压,让“精打细算”成为办公新常态。
“制有所严”筑牢作风“防火墙”。漳平市官田乡将节能降耗纳入作风监督重点,由乡纪委、党政办等联合成立监督组,构建“不定期抽查+专项检查”双轨监督机制。聚焦“长流水”“长明灯”、违规领用耗材等问题,10次深入宿舍、办公室开展监督检查,发现的3个问题全部限期整改,对苗头性问题“咬耳扯袖”,对严重违规者全乡通报,以铁纪保障节能降耗常态长效,让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如今,漳平市官田乡以节能降耗为“小切口”,推动作风建设“大提升”,干部队伍中勤俭节约、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日益浓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作风动力。
本版文字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