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促进“宝妈”灵活就业创新做法获推广


7月11日,《中国妇女报》聚焦龙岩市妇联创新实践,以《书梦美丽工坊:“星宝”画梦想“宝妈”缝希望》为题,专题报道“公益教学+居家作业+创业帮扶”模式如何激活女性力量,让“她力量”在手工针线间绽放光彩。

在龙岩非遗文创园,“书梦美丽工坊”的布偶透着独特生命力:“星宝”笔下的“小海怪”“小精灵”,经妈妈们巧手缝制,成为走进联合国总部的文创精品。这一切源于主理人林梅芳的蜕变——从十年服装设计师到全职妈妈,再到500余名妇女的“引路人”。2012年返乡后,她创办手工坊,偶然发现孤独症儿童画作的独特价值,创新“星宝创作+妈妈缝制”模式,2023年升级为“书梦美丽工坊”,获评全国“美丽工坊”,成为福建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性创业平台。

“妈妈岗”里,“她力量”正改写生活轨迹。曾是职场白领的李婷,因育儿暂别工作,在工坊实现“送娃上学来做工,接娃带活回家做”的灵活就业,每月增收两三千元,兼顾家庭与自我价值;双脚股骨头坏死的小艳,从绝望主妇成长为技术指导,靠钩针手艺挣出女儿大学学费,指尖翻飞间绽放“幸运花”。在这里,女性不再被“妈妈”身份束缚,针线成为对抗困境的武器。

温暖符号“小赞”“小耶”背后,是“她力量”的共情与传递。孤独症孩子小鱼曾沉默寡言,却因林梅芳的鼓励用笔描出这两个符号形象。如今,它们不仅是工坊标志,更化作20名“爱心妈妈”的行动指南——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周六开设亲子手工课,用“技艺+陪伴”让20名孩子重展笑颜,5人作品获市级奖项。

龙岩市妇联的助力,让“她力量”辐射更广。牵线对接“大梦书屋”“土楼文旅”等资源,推动工坊在连城培田、永定土楼等设5个分工坊,产品从本地走向全国。永定土楼分工坊里,民宿女管家变身学员,将客家美学融入手作,发展“庭院+民宿+手工艺”新业态,女性力量成为文旅融合的鲜活注脚。

“立一个目标、干一件事、交一群朋友、做一辈子”,林梅芳的承诺道出无数女性心声。在“书梦美丽工坊”,每针每线都在书写答案:女性力量,是柔韧中的坚韧,是联结里的生长,更是平凡日子里,用双手创造的无限可能。

(文图源自《中国妇女报》、“闽西姐姐”微信公众号)

“视界”观

绽放“她力量”

从宝妈们用针线编织生活底气,再到残疾母亲凭手艺撑起家庭,女性在柔韧中迸发的坚韧令人动容,生动诠释了“她力量”的多元绽放。

这种“公益+就业”模式,既破解了宝妈“顾家难上班”的困境,又为特殊群体搭建了价值实现的平台,更让孤独症儿童的创意被看见、被珍视。市妇联的精准帮扶,则让这份力量从个体微光汇聚成群体火炬。

它证明,女性力量从不局限于单一角色,当社会给予理解与支持,她们便能在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中,在善意与创造的交织里,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为社会注入温暖而持久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