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长汀完善旅游纠纷化解工作机制
“法护名城”让古城旅游品牌更亮眼
三元阁警务室人员常态化巡查景区治安情况。
网格员深入龙潭公园开展普法宣传。
■通讯员 江鹏 罗婷
“汀州古城韵,千载韵悠长。”长汀,古称汀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首府”,也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近年来,汀州古城凭借其独特的文旅魅力,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随着旅游产业兴起,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汇聚,民宿经营纠纷、游客消费矛盾、文旅资源保护争议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为此,长汀县积极探索“133”司法工作机制,扎实做好涉旅游纠纷的排查化解,以法治之力守护古城和谐,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统筹一会三室 形成闭环运转调解体系
“长汀的古建筑和客家文化特别吸引人,但最让我安心的是这里遇到问题能快速解决。我在景点遇到退房问题,调解员几分钟就帮忙协调好了,真的很棒!”近日,厦门籍游客李女士激动地告诉笔者,她在来汀之前,通过网络平台预订了某民宿一间能直接看“无人机”表演的江景房,因工作人员疏忽,未预留同类房间导致李女士入住后看不到江景,也看不到“无人机”表演,李女士要求双倍赔偿住宿费用,或为其安排预订的房间。民宿以李女士入住半天,且民宿本身就位于江边,需要看江景及“无人机”表演只需走到民宿的露台上即可,对其本身的体验影响并不大为由拒绝赔付。长汀旅游纠纷调委会了解情况后,及时组织人员耐心安抚李某,并与民宿老板沟通,最终民宿退还李女士一半房费,并承诺第二天待江景房空出后的第一时间,安排其入住,双方达成协议,李女士感到满意。
依托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长汀县司法局联合县文体旅游局设立“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卧龙书院、龙潭公园等景点设纠纷调解室、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三元阁警务室,构建立体化纠纷化解体系。
旅游纠纷调解委员会推行“1+N”模式,以住宿价格报备登记制度为核心,融合规范定价、明码标价等措施,强化文旅市场价格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今年以来,全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74件,开展普法宣传43场次,受教育群众2.5万余人,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提升游客满意度。
建好三支队伍 构建全民参与排查体系
“我们这儿游客多了,生意好了,有时发生纠纷也难免。但是,网格员、社区干部经常会到店里,给我们宣传法律知识,引导我们要热情待客,出现问题,也很快能帮忙解决,矛盾少了,游客玩得开心,我们做生意也更顺心。”地处水东街一家小吃店的胡老板深有感触。
该县组建村居网格员、群众志愿者、专业调解员三支队伍,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涉旅矛盾纠纷排查体系。
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平台,发挥基层网格员“人熟、地熟、脸熟”优势,常态化深入宾馆、饭店、景点等游客集中地,通过唠家常、暖心交流等方式,收集涉旅矛盾纠纷并进行分类处置和上报。由党员干部带头,联合义工协会、团县委等部门,组建起一支政治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排查队伍。常态化深入三元阁、店头街、水东桥、太平桥等景区景点、辖区主要交通路段、人口密集场所,开展无死角、大范围的排查工作,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涉旅矛盾纠纷排查体系。以由各行各业业务能手组建的调解专家库为基础,统筹整合全县司法干部、公安、法院、旅发中心及导游队伍资源。各专业力量结合自身职能及专业优势,常态化开展涉旅游纠纷的排查化解,高效化解涉旅矛盾纠纷。
强化三个作用 健全旅游纠纷源头管理体系
“住宿价格要合理,切勿盲目喊价涨价。”连日来,长汀县水东街等景区党员先锋队深入城区各酒店、宾馆及旅行社等场所,检查住宿价格是否报备登记、是否存在强行拉客等违规违法行为,并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商家合法经营、文明待客。
该县强化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在景区设立党员调解先锋队,主动排查矛盾隐患,以党建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纠纷预防与化解合力。强化部门联动作用,由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牵头,构建诚信监管体系。推行商户信用分级管理,对诚信经营主体给予政策支持,营造文明经营氛围;对一些不诚信的经营主体,加大监管力度,高频次检查并公开处罚结果,倒逼市场规范运营。强化协会自治作用,积极培育孵化住宿、餐饮、旅行社等行业协会。协会指导帮助制定符合行业特性的行业自律准则,推动形成“自我管理、相互监督、协同发展”的良性自治格局,有效降低涉旅纠纷发生率。
“我们通过‘133’机制,实现了涉旅纠纷早发现、快化解、防复发,让游客玩得放心、住得安心,也让古城旅游品牌更亮眼。”县司法局局长刘则武表示,将持续深化法护名城专项行动,优化法治服务,创新调解举措,让汀州古城在法治的阳光下焕发更迷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