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厦门、新疆呼图壁、西藏边坝、龙岩五地少年——

红研铸魂 同心筑梦


参观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汀州试院

体验炒茶

开心交谈

参观古田会议会址

龙媒体记者 卢丽宽 通讯员 丘梓婧 文/图

“这次研学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我认识了好多新朋友,还学到了数不清的知识!”新疆呼图壁县大丰镇龙岩小学学生拉提帕·刊加红兴奋地分享着自己的感受。7月6日,“红研铸魂筑梦远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结对交流研学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广州、厦门、新疆呼图壁县、西藏边坝县和龙岩市的316名中小学生,在六天五夜的研学旅程中,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成长,更深刻理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探寻红色印记 传承革命薪火

此次研学,红色文化贯穿始终。在古田会议会址,学生们敬献花篮,瞻仰主席园,走进会议旧址,聆听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深刻理解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意义。“站在古田会议会址,仿佛看到先辈奋斗的身影,比课本更震撼。我们都要传承红色基因。”来自厦门五缘实验学校的学生黄安迪有感而发道。

在长汀红色旧址群,学生们追寻瞿秋白、杨成武等革命先烈的足迹,通过参观纪念馆、旧址,深入学习中央苏区时期的革命历史。初中学生完成“跨时空对话”“英雄成长树”等任务,小学学生则通过文学小课堂、绘制手抄报等形式,缅怀先烈,激发爱国热情。此外,研学还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党史”讲座,以《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等经典歌曲分四大乐章,串联抗战革命、新中国建设等不同时期党史,将历史化作可聆听的旋律,让历史“听得见”,为学生带来生动的“音乐思政课”。这些沉浸式的红色体验,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伟大情怀,红色基因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体验多元文化 促进民族交融

研学之旅也是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在梅花山虎园,学生们观察华南虎等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在洪坑土楼,他们探究土楼独特的建筑结构与设计理念,感受客家人聚族而居的传统文化;在七里香茶园,学生们学习中国茶文化,亲手参与采茶、制茶的全过程。

不同地域的学生们在这些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他们分享各自家乡的文化和生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在文艺晚会上,新疆的舞蹈、西藏的歌声、客家的山歌,展现了多元文化的魅力,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践行使命担当 助力民族复兴

研学活动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与体验。在长汀中复村,学生们重走红军桥,聆听“送郎当红军”等感人故事,开展扩红运动,体验长征再出发仪式,深刻感悟长征精神的内涵。谈及重走红军桥的感受,西藏自治区边坝县第二小学学生德西卓嘎坦言:“走在红军桥上,我感受到了当年红军的坚定意志。和各地同学一起体验长征,让我明白我们要团结起来,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

在龙岩一中锦山学校,学生们参与劳动实践,体验非遗技艺,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劳动创造幸福”,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大家一起制作非遗作品,我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力量。”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五年级刘千宁分享道。

这场以龙岩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研学实践,打造出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课堂。五地青少年在实地探访、互动体验中,既深化了对党史国情的认知,也在文化交融中感受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魅力。从红色精神传承到多元文化互鉴,从劳动实践体验到团队协作成长,同学们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心灵感知团结力量,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一次次携手探索中深深扎根,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