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 促投资 育动能 优服务
我市1-5月工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
■龙媒体记者 张清艳 通讯员 张桦雍
连日来,在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的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摞摞阴极铜整齐摆放准备出厂。“公司现在已经形成年产40万吨阴极铜、18吨黄金、400吨白银、100万吨硫酸的生产规模。”该公司总调度长曾毅表示。
福建紫金铜业产销两旺势头好,正是我市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聚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投资、育动能、优服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工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并实现连续两个月增速提升,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政策赋能工业经济稳运行
全市上下把工业经济“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市领导牵头召开全市重大工业产业项目专题会和工业经济运行专题会,出台一季度工业生产稳定运行政策措施,赴各县域一对一指导一季度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并建立“周调度、月分析、季督导”机制,精准解决企业用工、用能、资金等堵点问题。在政策精准滴灌下,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良好态势:1-5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工业固投比增14.1%,技改投资比增27.6%,高于全省8.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增量培育与招商引资双突破
项目建设是工业增长的“生命线”。为加快项目落地建设投产,我市制定实施“三百”工业增量培育行动,采取清单式挂钩帮扶,推动1-5月实现新开工项目67个,新投产项目38个,均超序时节点,新培育上规企业35家。招商引资方面,聚焦“强链补链延链”目标,策划生成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招商项目20个,总投资达589.8亿元。其中,成功促成广新集团来岩考察,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此同时,全市170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清单,数量创历年同期新高。主导产业与新兴动能同步发力:1-5月有色金属、机械装备产值分别同比增长2.7%、3.9%,稳健支撑基本盘;新材料产业异军突起,产值同比大幅增长30%,成为工业经济新增长极。
科技赋能与数字转型齐发力
我市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易控智驾“面向复杂作业环境的无人驾驶技术及装备”入选工信部首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全省仅3家),新认定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项,数量全省第2,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31款新材料产品列入省首批次重点新材料目录,占全省总量的1/4;同时加快数智化转型步伐,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建立“企业出一点、服务商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联合激励机制,目前已有200多家企业达成数字化改造意向,龙合智能装备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突破,34家企业、2个工业园区进入2025年省级绿色制造公示名单,数量居全省第2,较往年翻倍增长,创历史新高。
千企走访与产业链对接共增效
“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我市持续深化千名干部挂千企活动,今年以来累计走访企业4425人次,收集问题1321个,解决率达98.6%。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创新开展“四链”融合对接活动,深入开展县域重点产业链“四链”融合对接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已举办机械装备、钢铁、新材料、新型显示、生物医药、消费品等行业“四链”融合对接活动32场,供需对接签约项目92个,达成意向金额43.08亿元。
记者手记
行走在企业生产一线,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龙岩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政府精准施策、企业创新突破、干部用心服务,造就了由点及面的亮眼成就。我市持续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绘就了一幅“稳”与“进”交织的工业新图景。我们要以“拼”的精神、“抢”的劲头、“实”的作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深化企业服务,确保工业经济保持稳健增长态势,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