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建议,多举措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优化金融服务 厚植营商沃土


龙媒体记者 刘菲菲 通讯员 麻小洁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其服务质效直接关乎地方经济活力。近年来,龙岩市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创新不足、风险防控压力大等问题仍制约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破解难题,市政协委员建议,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金融创新、强化风险防控等五方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金融动能。

精准滴灌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龙岩市经济发展的痛点。市政协委员陶磊在《关于提升龙岩市金融服务质量 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建议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实现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精准倾斜。

他认为,一方面,政府需发挥“指挥棒”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例如,针对有色金属、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提供优先信贷投放和利率优惠。同时,建立重点项目融资对接机制,定期组织银企对接会,对成效显著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励,激发其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痛点,提出“三管齐下”:一是创新金融产品,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等模式,拓宽融资渠道;二是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通过政府增信降低银行风险,提高融资可获得性;三是构建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工商、税务、司法等多部门数据,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创新驱动 赋能实体经济转型

金融创新是提升服务质效的关键。市政协委员建议从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入手,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龙岩市产业特色,开发“科技成果转化贷”等定制产品,助力科技型企业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动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探索股权众筹等新型融资模式,并加强监管以防范风险。

在服务方式创新方面,强调科技赋能。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信用状况,实现精准授信和快速审批;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供应链金融透明度;发展金融租赁业务,帮助企业以“轻资产”模式获取设备使用权,促进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张。

筑牢防线 构建稳定金融生态

金融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底线。在风险监测方面,建立由金融监管部门、政府机构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监测预警机制,设立银行不良贷款率、企业负债率等关键指标,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同时,搭建金融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监管信息、企业信用数据和行业动态的互联互通,提升防控协同性。

在风险管理方面,要求金融机构完善内部风控体系,加强贷前尽职调查和贷后跟踪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模型。此外,通过开展金融从业人员风控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源头上降低操作风险。

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协同发力。市政协委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创新、强化风控等举措,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