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 打破国外垄断

——记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华祥斌


龙媒体记者 郑雪芳

近日,记者在位于上杭蛟洋工业园区的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电解制氟车间看到,输气管道交错密布,工人正在检验、充装含氟特种气体。公司董事长华祥斌指着眼前一排排精密设备中流淌的气体向记者介绍:“这就是电子级三氟化氯,我们啃下的‘硬骨头’之一。此前,这种芯片制造必需的高纯气体完全依赖进口。现在,我们不仅自己能造,纯度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成本也大幅下降。”这位带着闽西口音的企业家语气坚定。他和团队在这片红土地上,用十年时间书写着硬核科技突围的传奇。

华祥斌是土生土长的上杭客家人。革命老区先辈的奋斗精神深深影响着他。“看到国内高端半导体材料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心里憋着一股劲,就想为国家做点事。”这份责任感,促使他十年前毅然闯入当时国内几乎空白的高端电子化学品领域,创立福建德尔科技,目标清晰而艰巨:创建世界一流电子化学材料制造基地,精准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

“再远大的目标,没人干也是空谈。人才是第一资源!”华祥斌深谙此道。他展现出强大的“聚才”能力,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平台,引进来自以中国核工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为代表的十余个“国内百人团队”“台湾百人团队”“产业领军团队”等高端人才团队。这些“最强大脑”成为突破核心技术、开发系列“杀手锏”产品的核心力量。

目前,公司拥有314项发明专利,承担多个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特别是突破了电子化学品领域以三氟化氯为代表的多项关键“卡脖子”材料核心技术,开发出系列进口替代产品。这些产品成功进入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全球顶尖半导体企业供应链,覆盖半导体芯片、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成为“福布斯中国”“独角兽”企业。

企业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支持,华祥斌心怀感恩。他个人及企业累计捐款捐物超千万元,用于家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扶老助困及抗击疫情等。“有能力了,回报社会是应该的。”作为全国工商联执委、省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华祥斌积极履职,深入调研。他撰写的《关于推动我市精细氟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快速崛起的提案》,在新质生产力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本人也先后荣获“国家级人才计划”“福建省高层次(A类)人才”“龙岩市希望工程‘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成功从古田开始,又从闽西红土地再出发,华祥斌和他带领的福建德尔科技,正以创新和实干,在中国半导体新材料的版图上,奋力书写自强不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