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新显产业“攥指成拳”


通讯员 邱娴

昨日,笔者在位于武平高新区县城工业园区科技孵化器四期的蓝天LED显示屏产业链生产项目现场看到,技术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调试设备。这个总投资5.1亿元的项目,从签约到试投产仅用4个月,充分展现了高效的“武平速度”。

项目总经理董有广感慨:“现成的标准化厂房和基础设施,为我们节省了很多成本,也让我们能迅速投入生产,武平的营商环境名不虚传。”

蓝天项目的快速落地,是武平县以党建引领新显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曾经的山区小县,武平通过科学谋划、创新机制和一线攻坚,成功将新型显示产业培育为首位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色之路。

武平的新型显示产业起步于2019年。当时,武平县委敏锐捕捉到粤港澳大湾区“新显产业在升级、中小微企业在外移”的机遇,提出山区小县能否发展新显产业之问。县委班子带头问计于专家、问计于企业、问计于市场。在多方论证后,最终确定把以新型显示为主的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发展。

县委的决策迅速转化为行动。为加快新显产业集聚发展,县主要领导带队“学厦门、闯广东”,到一线服务项目落地,并通过税收分成激励乡镇参与招商,形成“县主要领导示范领跑、全县干部一起跑”工作格局。为解决企业“后顾之忧”,武平县用五年时间建成100万㎡标准化厂房,配套建设人才社区、公寓、职工宿舍等设施,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服务。

如何让分散的企业“攥指成拳”?2024年9月,武平成立新型显示产业链综合党委,构建“1+6+N”组织体系,以组织形态创新促进新型显示产业组团式发展、集群式提升。通过“链主轮值”制度,每季度由一家链上企业党组织牵头,联合部门开展党建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促成企业与高校合作项目12个,解决企业诉求80余条,问题解决率达100%。

2023年,福建条形智能科技公司从东莞迁至武平,5个月后便跻身规模企业。“武平高新区专员全程代办手续,还帮我们对接大湾区订单。”该公司负责人陈振奎说。

武平县通过设立“企业服务日”,县领导每月10日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企业家面对面“坐诊”解难题;组建“代办员”党员服务队,梳理“代办”事项清单,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等措施,为企业提供从审批到生产的全周期帮扶。

从零基础到百亿集群,武平县新显产业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4年,武平新显产业全产业链营收近百亿元,税收突破7600万元。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武平县以党建“红链”赋能产业新质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武平县将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力争实现上市公司“零”突破,打造革命老区产业振兴的武平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