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基因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

——上杭法院古田法庭打造“园区枫桥”记


法官上门问需于企,走访辖区企业。

法官在“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调解一起劳务纠纷。

法官到企业对一起喷漆纠纷当事人进行案后回访。

通讯员 郭媚 文/图

上杭工业园区蛟洋新材料产业园作为全国百强化工园区、省级循环经济园区,近年来依托“金铜+新材料”双轮驱动,加速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在这片产业热土上,上杭法院古田法庭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创新构建“一二三园区循环司法服务体系”,以“法治软实力”护航“营商硬实力”,打造“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园区”的红土“园区枫桥”模式,为新时代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鲜活实践样本。

“一体化基地”畅通解纷“快车道”

“张某,今天叫你到基地来是想解决你拖欠劳务费的问题,诚信是生意人之本,你看看是不是及时把劳务费支付了,才不会影响你在园区的声誉。”今年五一前夕,园区某企业员工因劳务纠纷向“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求助,上杭法院古田法庭联合蛟洋派出所排查,很快便找到张某并成功为员工追回工资8000余元。这是上杭法院联动县总工会、司法局、人社局和园区管委会五家单位打造的“一站式”解纷基地取得成效的生动缩影。

该基地成立于2020年9月,有“12368服务热线”“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服务站”“劳动争议巡回法庭”等线上线下服务矩阵,提供纠纷调解、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司法判决、普法教育、心理咨询等服务职能“一体通办”。

自运行以来,累计化解劳资纠纷、合同争议等案件40余件,为企业和职工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万元,被园区企业和员工亲切地称为“家门口的法治便利店”。

“双循环治理”健全护企“服务链”

“本院对办理的涉园区企业案件进行分析,梳理出园区企业存在的相关法律风险点,旨在提高园区企业应对风险能力,减少园区企业涉诉案件的发生,建议防范措施如下。”2024年9月,古田法庭向园区管委会发送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提示函,针对部分企业裁员、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及时提出建议防范措施。园区管委会根据风险提示函召集相关企业座谈,学习劳动法等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园区企业聚集、风险交织的特点,古田法庭创新“内外双循环”协同治理机制。对内与管委会、企业构建“风险预警机制”“纠纷联动预防化解机制”,实现园区纠纷“预警—化解—预防”的内循环治理效果;对外联动乡镇党委、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共建合作机制,协同开展风险联排、纠纷联调、普法联动,形成横纵贯通的循环治理网格。古田法庭共发送风险提示函7份,开展入园驻企司法服务30余次,助力50余家企业规范经营,诉前化解纠纷80余件。

“三层过滤法”实现纠纷“最优解”

“师傅,赔偿款都收到了吗?”近期,古田法庭法官来到某企业对一起因防腐施工喷漆作业引发的纠纷进行回访。

“赔偿款我们都收到了,多亏有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的调解,才能这么顺利!”工人把法官带到案发现场实地查看。

“对园区内纠纷进行源头初筛,先由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统筹企业、园区、基地先行调解;如果不成,则转入审前联调,由法庭委派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或邀请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畅通审前调解一司法确认渠道;对前两次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再进行精审快裁,按照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原则,实现园区纠纷‘快、准、好’高效化解。”上杭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林建才对古田 法 庭 的“三层过滤法 ”介 绍道。

“ 从 项目落地到建成投产,法庭全程提供法律支持,让我们感受到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力量。”12日,某新材料企业负责人感慨。如今,蛟洋新材料产业园内,法治基因与产业脉搏同频共振。上杭法院古田法庭正以“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持续擦亮红土“园区枫桥”品牌,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