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电影《三湾改编》观后感
■ 苏冠生
近日,看完电影《三湾改编》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这部影片生动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里,毛泽东领导人民军队在困境中寻求出路、在挫折中坚定信念的历程。
该影片依托真实的历史事件,讲述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三湾改编”这一历史事件,再现了当年毛泽东在极端的困境中,以非凡的勇气和胆魄,创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一整套全新的治军方略,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影片以战争场面为开篇,将整个故事徐徐展开。枪林弹雨中,无数官兵为突破敌人重围不怕牺牲、赴汤蹈火、奋勇向前,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一颗颗炽热的报国心点亮了黑夜,在一声声呐喊中尽情绽放。
秋收起义失败了,革命队伍在困境中陷入迷茫与挣扎。然而,毛泽东并未被暂时的挫折所击倒,他凭借坚定的革命信念,果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带领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转移。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才能,更彰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
在这部影片里,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坚定信仰,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特别是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没有气馁,而是冷静分析形势,毅然提出改变策略。在三湾村,他领导了“三湾改编”,为党和军队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把支部建在连上,就是要把枪杆子紧紧握在我们共产党人自己的手里......”简短有力的话语点燃了官兵心中的熊熊烈火,不仅展现出毛泽东一颗赤热的红心,同时也呈现出他独特的军事才能。纵观整个影片,毛泽东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怕简陋,不怕苦,他求大道,树正气,立新风,他的沉着冷静、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
影片中,毛泽东严厉批评了军官们开小灶的行为,并提出成立士兵委员会,坚决反对特权,大力提倡官兵平等,这一改革不仅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共同面对困难,正是这种官兵平等、纪律严明的作风,使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能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保持对党的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强大的战斗力。
电影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毛泽东一直强调说“官兵平等”。有一次,士兵们太饿了,他们就去旁边的地里,挖了三筐红薯,毛泽东知道后,问:“给钱了吗?”士兵说:“没有人就没给钱。”毛泽东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是为老百姓办事的,你们怎么能挖老百姓的红薯呢?我们吃了,那他们吃什么呢?赶紧折算成银元还给老百姓!”后来,他还带领战士帮助村民打井,解决饮水困难,更是体现了他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湾改编》是一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影片,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和革命精神。它提醒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保持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严明纪律、无私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