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2024年我市受表扬改革典型案例摘要
福建省汀州医院。通讯员 陈炳林 摄
农村客货邮融合助力农产品上行。(资料图) 龙媒体记者 方晨颖 摄
漳平积极探索创新“菌稻轮作一田双收”模式,建设集中连片菌稻轮作标准化基地。(资料图)
龙岩市法院创设“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资料图)
连城揭乐乡官峰村氧化塘荷花、狐尾藻。(资料图)通讯员 黄水林 摄
编者按
为鼓励全市各地积极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实践,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大、辨识度高的龙岩改革品牌,本报于4月12日推出5个“综合示范改革”类、5个“试点先行探索”类改革典型案例,现继续推出11个“特色微创新”优秀案例的典型做法和成效,以典型引路,帮助和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汲取改革动力和灵感,为全市深化改革工作争先争优争效、再上台阶凝聚力量。
(一)龙岩市创新“阳光直播”模式破解村级工程暗箱操作症结
近年来,针对农村小型建设项目领域暗箱操作、套取工程款等“微腐败”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等问题,市纪委监委强化改革举措,切实加强村级小型建设项目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一是对投资50万元以下的村级工程,聚焦“决策、发包、施工、验收”四个环节,将过程场景在本村小微权力监督微信群现场直播,接受群众民主监督。二是建立“一诺二晒三挂钩”机制。三是推行简便易行“乡土式”治理,展示群众自我监督新路径。通过改革创新举措,2024年全市受理的反映农村党员干部检举控告同比下降39.75%,增强了“不敢”的效应,惩治了一批“蝇贪蚁腐”,并形成长效治理机制。该做法先后在省纪委办公厅《纪检监察信息》、省委办公厅《八闽快讯》等信息刊物刊发。
(二)全省首创“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
龙岩市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创设“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平台搭建在一线,形成“横向贯通市直单位、纵向串联市县乡村”的四级治理网络。二是纠纷化解在一线,创新构建“五联四化”多元解纷体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成讼之前。三是司法服务在一线,采取“党建引领”“以案说法”“岩法数治”“司法建议”等举措化解基层矛盾。其中若干做法被最高法院、民政部、全国妇联联合新闻发布推介,获央视《新闻联播》推介、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批示肯定,“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实践做法被省委主题教育简报刊载推广,获省法院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并发文推广等等。
(三)长汀探索构建基层新型医共体发展模式
近年来,长汀县加大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是以次中心为链接点,推进县域资源整合梯度化,构建“1+2+5+13+N”医共体体系。二是以大专科为落脚点,推进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两家县级医院与5个次中心开展学科一体化建设。三是以小半径为出发点,推进县域健康保障网格化,创新性打造“1+N”整合型区域横向医共体,实现同诊、同治、同训、同质控。四是以优服务为着力点,推进基层专科发展差异化,5个次中心因地制宜发展“一院一品”特色专科,以点带面推动高质量发展。该做法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列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首批改革创新典型经验,被省政府内刊《今日要讯》刊发。
(四)龙岩市“驿站枫桥”维权服务机制
近年来,龙岩市总工会积极回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诉求,全面推动“驿站枫桥”维权服务机制,主要采取构建“1+N”维权服务矩阵、四项衔接机制、专业服务团队等举措,推动全市建成“驿站枫桥”站点机制等,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打造了一条新的便捷维权绿色通道。该做法被列入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一期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并在全国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发布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工人日报》、央视新闻频道、《福建日报》等先后刊登该改革经验。
(五)龙岩市探索推行“一奖三全 ”招商模式打造革命老区招商引资升级版
龙岩市商务局持续深化招商机制改革,探索推行“一奖三全”招商法,着力打造龙岩招商引资升级版。一是设立招商引资特别贡献奖,解决“谁来招”的问题。二是开展全要素招商,解决“怎么招”问题。三是实施全流程管理,解决“落地难”问题。四是开展全过程服务,解决“怎么留”问题。通过做细前期服务,做实中期服务,做优后期服务等举措,推动含本土企业紫金矿业集团在内的20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龙岩,广汽、广药、广州工控、广州建筑等4家世界500强企业项目落地龙岩。
(六)创新运营可持续利民兴农聚民心——武平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近年来,武平县以“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成”“四个一”行动推进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一是全省首创“客运驾驶员”“快递投递员”“乡村道路巡路员”岗位融合机制,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工作有人干、愿意干、抢着干。二是率先在全省建成农村客货邮融合快递县级分拣中心,引进龙岩市首个县级全自动快件分拣线,创新实行快件集中运输、集中分拣、集中投递“三集中”模式。三是通过“三个一点”投入方式,有效破解市场参与度不高问题,推动农村客货邮共建共享。该改革做法先后被《交通运输报》《福建日报》以及福建交通、福建新闻联播等宣传推介。
(七)连城探索创新“荷狐净污”农村生活污水生态治理新模式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成效不稳固、保障措施不健全等“中梗阻”问题,强化改革举措,连城县秉持“资源化、简易化、生态化”的理念,因地制宜探索“荷狐净污”治理新模式,拓展“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农村生活污水管护新路径。一是创新治理思路,采用田间起垄引流方式,在氧化塘内种植狐尾藻、荷花等水生植物,进行生活污水吸纳净化。二是优化治理模式,采用“景观生物氧化塘”模式和“分散式自然生态消纳”模式等两种模式。三是简化运维管理,形成县级统筹、乡镇负责、村级主抓、社会参与的运维管理机制。该模式在2024年全国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经验交流会上作交流,并两次被《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福建日报》刊发。
(八)上杭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上杭县以深化拓展“三争”行动为总抓手,坚定不移实施“三三三”产业强县战略,围绕金铜、新材料主导产业,瞄准新质生产力“新风口”,着力在拓展新方向、布局新赛道上下功夫、求突破,通过前瞻性谋划布局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要素优化聚聚,积极培育创新生态,持续激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探索形成县域重点产业链建设“上杭路径”。通过改革创新举措,推动上杭县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1家,连续8年入选福建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十强县”,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进位至87位。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并被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福建改革财经情况、《中国改革报》《福建日报》等宣传推介。
(九)龙岩市人社局创新建立企业特殊人才职称评价机制
龙岩市人社局针对民营企业专技人才在职称评价中存在申报渠道不够畅通、评价标准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建立“特殊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建立以实绩贡献导向,打破学历、论文、资历、年龄等限制,以职称评价“破题”等创新机制,解决部分重点产业人才因有能力无学历、有成果无论文无法进入人才评价体系的困境。该改革经验先后被国家人社部、福建省委组织部、福建省委改革办和福建省人社厅等省级以上部门发文推广,获评“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第七届福建省机关体制机制创新百优案例,并被人民网、央广网、人社部官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劳动保障报》《中国改革报》等宣传推介。
(十)连城探索打造“一园一中心一赛事”对台工作品牌
近年来,连城县主动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搭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两岸交流新平台,全力打造的连城闽台大健康产业园、棒垒球赛事活动中心和海峡两岸(连城)棒垒球交流赛“一园一中心一赛事”等,重点建设集装备制造、赛事文化交流、运动康养等为一体的“连城棒球小镇”,先后获批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福建省高水平棒垒球赛事活动基地、闽台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成为福建“1+4+10”闽台棒垒球交流服务体系重要一环。该改革创新做法先后被新华社客户端,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央视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海峡两岸栏目,《大公报》《福建日报》等宣传推介。
(十一)漳平探索创新“菌稻轮作”模式
近年来,漳平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以溪南镇为试点,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N”发展模式,突破本地食用菌产业发展瓶颈。一是党建引领,“化零为整”促进规模化轮作,让小菌菇撑起“致富伞”。二是创新模式,采用“一田多用”“一田多用”成立“菌稻轮作”专业合作社等模式促进效益化营种。三是整合资源,“抱团取暖”促进一体化协同,让小产业带动“大发展”。该经验做法被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推广,并被《福建日报》宣传推介。
本版文字、资料图除署名外均由市委改革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