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青年“五一”坚守岗位——

用拼搏担当书写青春华章


龙媒体记者 曾俊钦 王静玲 通讯员 熊川

“五一”假期,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时,我市很多青年干部选择坚守岗位,用拼搏和担当诠释着青春的意义。

他们有的在景区为游客服务,有的在电力一线保障供电,还有的在车间里钻研技术......这些青年干部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创新创造、攻坚克难和拼搏担当精神。

傅伟聪:百姓的“光明守护者”

“五一”假期,国网龙岩供电公司不停电作业高级工傅伟聪依然坚守在岗位上。5月1日一早,他和同事来到恒宝豪庭配电室,仔细检查设备,认真记录数据,确保节假日期间用户用电无虞。他深知,配电设备的健康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正常用电。

“电力是民生之所系,我要为群众站好岗、守好责。”傅伟聪说。

除了本职工作,傅伟聪还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研究配电电缆智能压接设备等项目,获得专利7项、论文4篇,直接或间接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约400万元。

他用行动践行了新时代好青年的拼搏精神,为百姓的光明保驾护航。

李智强:车间里的“技术尖兵”

5月1日清晨,紫金铜业电解车间里机械臂忙碌不停。李智强戴着护目镜,专注地检查阴极铜板,汗水湿透了他的工装。他不仅是车间设备的“活地图”,更是技术创新的“领头羊”。

李智强主导开发的“4天电积+8天电解”新模式,让2800吨年产能电积铜全部达A级标准,年增效324万元;他自主研发的智能液位器,每年为企业节省30万元人工成本。他还带领团队拿下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手握“铜电解阳极泥自动过滤与智能输送”国家专利。

“我想用行动证明,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李智强说。

从普通技工到行业标杆,他用创新智慧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王钧锋:土楼景区的“假日守望者”

5月1日,福建土楼永定洪坑景区游人如织。人群中,一位佩戴“学雷锋志愿者”绶带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叫王钧锋,是福建省客家土楼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行政管理部经理。入职以来,他时常放弃节假日休息,坚守在景区一线。

当天,王钧锋正耐心指导一位游客购票,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始终面带微笑。方言与普通话自如切换,仿佛一部行走的“景区百科全书”。从清晨六点巡查景区设施,到傍晚六点核对次日排班,他用青春和汗水保障了景区的顺畅运转。同事们称他为“土楼活地图”,游客们则把他当作“定心丸”。

“游客的满意,就是我的节日。”王钧锋告诉记者。他用缺席家庭团聚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文旅人的担当。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五一”假期,我市青年干部用坚守和创新诠释着青春的意义。当然,除了傅伟聪、李智强和王钧锋,还有很多青年干部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拼搏担当精神,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