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平

碳汇变“金库” 青山生“红利”


武平梁野山。

通讯员 石沅平 刘鹏标 文/图

在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一片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正悄然成为“绿色银行”,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生态红利。近年来,武平在林业碳汇领域积极探索,为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书写着崭新篇章。

武平森林覆盖率高达79.7%,林地面积327.6万亩,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为林业碳汇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福建省高固碳森林经营试点单位之一,武平积极挖掘林业碳汇潜力,推动林业碳汇项目开发。

2024年,武平县积极参与《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碳汇计量监测方法》的编制工作,并承担了其中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碳中和林项目的试点验证。“我们的试点项目总面积达10023亩,覆盖岩前镇等10个乡(镇)以及1个国有林场,涉及15个不同类型的林权所有者。”武平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一次调查完成碳汇计量监测,为方法学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宝贵实践经验。”在《福建碳中和林认定及其碳汇计量监测方法(试行)》正式印发后,武平首个监测期碳汇量达20523.67吨的碳当量,成为可用于碳中和的林业碳汇产品,为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福建碳中和林项目提供了实践样板。

随着项目的稳步推进,武平在探索福建碳中和林项目碳汇应用场景方面也取得了突破。2024年,武平一中百年校庆活动以及武平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协武平县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均成功应用福建碳中和林项目碳汇实现碳中和。“能参与到这样具有开创性的实践中,我们深感荣幸。这不仅是对学校百年传承的一种绿色献礼,也为未来更多碳中和实践提供了思路。”武平一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激动地表示。这些实践,为福建碳中和林项目碳汇产品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而在将林业碳汇产品转化为“真金白银”的道路上,武平同样成绩斐然。2025 年2月,武平县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碳中和林项目首个监测期碳汇成功上线福建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平台,实现线上交易,迈出了林业碳汇价值实现的关键一步。武平县天源国有林场有限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兴奋地说:“这意味着我们的林业碳汇产品有了更广阔的交易平台,能真正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2024年8月15日,全省首单500吨的碳当量福建碳中和林碳汇交易便在武平达成,交易收入15000元。近期,项目业主又与龙岩市农发公司达成15000吨的碳当量福建碳中和林碳汇交易意向性协议,这无疑为武平林业碳汇交易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武平的林业碳汇交易正不断拓展边界,为当地生态经济发展持续赋能,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征程中,留下了坚实且亮眼的足迹。未来,武平也将继续在林业碳汇领域深耕,书写更多绿色发展的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