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创新“组团式”服务机制 为乡村振兴注活力


通讯员 温连光 陈洪玮

近日,新罗区第七批14名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全部到岗履职,标志着该区“组团式”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进入新阶段。近年来,新罗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行驻村第一书记“组团式”服务机制,通过整合资源、联动帮扶、精准管理,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域覆盖”的乡村振兴服务体系,为农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位推动:三级联动织密服务网络

新罗区构建“1+N+X”组团服务架构,成立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总团长的区级服务总团,15个镇级服务分团、64个村级工作组协同发力,形成“区级统筹、镇级主战、村级落实”的工作格局。根据驻村第一书记专业背景和派出单位优势,组建党建指导、产业联建、技术指导等6支专项工作队,每月召开联席会议,集中破解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难题。

“我们打破‘单兵作战’模式,推动组织资源与乡村需求精准对接。”新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区镇两级已召开联席会议6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800余项,实现资金、项目、人才“组团下沉”。

联动帮扶:闭环管理激活发展动能

该区建立“问题收集—精准匹配—协同处置—跟踪问效”全周期管理机制,由第一书记全面摸排村情民意,乡镇统筹形成“需求清单”,区级专班整合派出单位资源制定“供给清单”,通过跨部门、跨镇村对接实现资源共享。2024年以来,全区驻点村累计筹措资金4.69亿元,实施项目751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的村达46个,同比增长21.05%。

值得关注的是,新罗区将省派驻村第一书记,省检察院、省委党校等对口支援单位挂职干部纳入工作专班,推动优势资源“飞地”使用。如厦门大学派驻雁石镇益坑村第一书记黄天伟联合后方单位引入科普研学项目,带动村集体年增收超30万元,蹚出一条“借势发展”路径。

精准管理:擂台比武激发干事活力

为提升服务质效,新罗区将13个乡镇划分为4大片区,每季度开展“片区观摩交流会”,组织第一书记现场学经验、找差距。同时,创新“擂台比武”机制,通过晒成绩、比干劲、亮思路,激励干部从“学着干”转向“比着干”。2024年以来,已举办片区交流23场次、擂台比武5场次,31名表现突出的第一书记获提拔晋升或评先评优。

在考核管理上,该区实行“双轨制”评价:日常考核占60%,由乡镇党委负责;组团服务考核占40%,由区级总团评定,重点考量资源整合、联村帮扶实效,确保考准考实干部实绩。

“2025年是我区党建富民强村‘十百千’攻坚年,我们将深化‘组团式’服务,锚定“十百千”攻坚目标,力争培育 10个集体经济超千万元村、100个超百万元村。”新罗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聚焦产业提质、治理提效,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在“建强堡垒、引育人才、兴业富民”中持续发力,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